问题: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同学们采取了下面三种方式搜集了一些资料,邀你共同探究:楚楚【方式一图片学史】某兴趣小组在活动探究时搜
答案:↓↓↓ 蔡万涛的回答: 网友采纳 (1)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29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化石,这就是名震世界的北京人,他们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河姆渡原始居民属于我国的远古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原始社会时期,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水稻,发现了干栏式房屋,出土了磨制石器耒耜,还有陶器.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时期的历史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齐国的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最后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传说中的黄帝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建造了宫室、车船、兵器、衣裳,黄帝让部下发明文字、理发、算术和音乐,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组”. (4)题干里的“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是解题的关键,告诉我们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的历史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战国末期,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兼并东方各国的土地,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大败,此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故答案为: (1)北京人,干栏式,河姆渡原始居民. (2)齐桓公,“尊王攘夷”. (3)黄帝,“人文初祖”. (4)长平之战;是秦灭六国的关键性战役,战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军的强大攻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