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说,应试教育让许多孩子讨厌数学,即使在“奥赛”中培育出的好的数学苗子,他们多半“告别”数学舞台。并引用北京师范大学刘坚副教授的话说:“在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奖的不少人不愿继续从事数学研究,个别人甚至表示一辈子不愿意接触任何数学符号。”
参加国际数学“奥赛”,我国的金牌总数常常高居榜首,在我们为之欢呼的时候,国家却正在为屡现数学人才断层而苦恼。为什么会出现这般尴尬局面呢?美籍数学家魏诗曙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中国在数学“奥赛”上年年满载而归,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选手都是层层选拔,并在参赛前经过严格的强化训练的,而在国外,参加竞赛是自由的,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赛前的强化训练可以用“残酷”一词来形容,机械烦琐的“题海”战术,不仅仅泯灭了孩子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致使孩子厌学,产生逆反心理。在学校,孩子处于被动被迫的地位,一旦觉悟,于是顽强地反抗,你要我学,我就偏不学,所以天天攻克数学难题的“奥赛”精英,到头来却最讨厌数学,以至放弃数学,走向成人愿望的反面。
由此可见,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才是当前基础教育的当务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