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2017-2018学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后练习: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复制链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自由是人们的向往。
对自由认识正确的是(  )①自由是完全由自己做主②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③自由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④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柏拉图说:“对一切人的不加区别的平等就等于不平等。”
这启示我们(  )A.要追求绝对平等                  B.要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对不同情况要差别对待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我们生活在崇尚自由、民主、平等的时代。
对平等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等就是“等贵贱,均贫富”
B.平等就是公民在生活上各方面完全平等
C.公民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平等
D.平等是指全体公民享受相同的权利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有人认为:“讲自由,就不能有任何的约束;有纪律的约束,就谈不上有自由。”
这种看法(  )A.不懂得纪律是有约束力的
B.不懂得自由与纪律是相辅相成的
C.不懂得纪律的重要性
D.认识到自由是非常宝贵的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一社区论坛一则网帖“3.6亿假疫苗流入陕西,商洛市商州区医院用量最大”迅速引发多人关注,在一定范围内引起群众恐慌。公安机关经调查并锁定抓获了违法嫌疑人罗某。罗某对自己在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情况下,凭空想象肆意编造并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
这表明(  )①公民在网络上是没有言论自由的②公民的自由总是在法律规范内的自由③自由是相对的④公民有使用网络的权利,也有维护网络文明的义务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下列对平等的理解认识正确的有(  )①同等情况同等对待②不同情况差别对待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国已经消灭了不平等现象④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的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这里所说的“平等”是指(  )①经济地位的平等②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平等③法律地位的平等④智力水平的平等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世界人权宣言》规定:“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力上一律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不仅是法律的规定,更是文明社会的追求。
在社会生活中“平等”表现在(  )①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②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③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平等④全体公民拥有同样的权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2016年,我国进一步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力度,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职务犯罪案件40834件54249人。其中原县处级干部2882人,原厅局级干部446人。
这表明(  )A.法律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B.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C.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全面从严治党是我国当前的工作中心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你想对漫画中辱骂清洁工的人说(  )①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要做到平等待人②要自尊自爱,不要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③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④你这样做侵犯了清洁工的荣誉权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
  材料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某些民族分裂势力瞄准了中国庞大的网民群体,利用网络散布谣言,一些普通网民对于信息缺乏分析与辨别能力,随意转发,无意间成了网络谣言的“二传手”。
  材料二
2016年2月28日国家网信办强调: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不得利用网络传播违法信息,网络自由也有边界。
你认为“网络言论自由的边界”是什么?你怎样理解两者的关系?

※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
  “笔直的黄瓜喷了药”“塑料制紫菜”“肉松面包是棉花做的”“金龙鱼油是地沟油做的”……近期新一波食品谣言来袭。面对甚嚣尘上的网络谣言,我们不能置若罔闻。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的《食品安全法》给打击网络谣言再添一道防护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4月份发布了15条科普知识和辟谣信息;食品企业金龙鱼悬赏1000万元追讨网络谣言黑手;截至6月6日,公安机关在全国已经抓获了18名制造、传播“塑料紫菜”谣言的违法犯罪人员,其中包括一名42岁的广西贵港人曾某,她因在家中用手机拍摄紫菜是用塑料做的虚假视频并转发至朋友圈而被抓。
1.食品安全的网络谣言会产生哪些危害?
2.依据上述材料,说明怎样应对食品安全的网络谣言。

※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
  2017年8月8日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后,少数网民在互联网上散布地震谣言信息,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引发社会恐慌。公安部迅速奔赴四川、陕西等地开展查处工作。警方调查发现,网民陈某某、殷某某、金某某、齐某某分别假冒各种机构在微信群造谣,称周边地区将发生余震。公安机关已对这4名网民依法处以行政拘留处罚。
1.网民陈某某、殷某某、金某某、齐某某被依法行政拘留说明了什么?
2.有的人认为:“要自由就不要法治,要法治就没有自由。”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