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2021-2022学年高一政治人教统编版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

[复制链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对“一化三改”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
①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②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③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④逐步实现国家对个体农业、服务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苦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与此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三大改造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曲折。有人宣称“20世纪将以社会主义的失败和资本主义的胜利而告终”,还有人妄称社会主义中国也将随着“多米诺骨牌效应”而倒下。能验证这些论断错误的史实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②改革开放在中国取得了辉煌成就③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完全确立④新时代的中国正迸发出勃勃生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   )
①宝贵经验②理论准备③完美方法④物质基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国民经济的恢复以及土地改革、社会改革等胜利,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威望进一步提高。在这个大背景下,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下列关于中共八大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②决定将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进行到底③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④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这是毛泽东在中共八大开幕式上的致词。以下对这次会议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②会议提出加强新民主主义政治建设,加强国内各民族团结③为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④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954年9月20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了共4章106条的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称为五四宪法。五四宪法(   )
①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②是中国有史以来将公民定为国家主人翁的社会主义大法③是在新中国的历史由人民来完全主宰的条件下所诞生的④制定了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社会主义改造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   )
①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经济制度基础②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③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认为,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历史证明,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下列不属于历史的必然性有(     )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B.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C.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D.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11月开始至1956年底结束,全国90%以上的手工业者加入了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至1956年底全面进行。党对之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大事件?结合材料回答其历史意义。


※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
某学习小组以“社会主义改造”为主题开展阅读活动,在阅读中他们搜集到以下资料:从1953年起,社会主义改造陆续开展起来,到1956年底,我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基本上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公私合营经济,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达到92.9%,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部分。在社会主义改造期间,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8%。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主义改造的深远意义也愈加显现出来,一方面,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教育科学文化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根本前提,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大道上,中国经过长期努力,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科技、国防等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请你根据上述资料,以

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为题,为该学习小组拟定三条读后感提纲。(要求紧扣主题,条理清晰,简明扼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