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新教材新高考】考点10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易错

[复制链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2019年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黑恶势力是社会毒瘤,要对黑恶势力保持强大攻势。从2018年1月开展扫黑除恶至今,一大批黑恶分子、村霸恶害及背后“保护伞”被依法严惩,一些软弱涣散的基层组织得到整顿治理,群众无不扬眉吐气、拍手称快,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明显增强。国家此举有利于(   )
①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促进政府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率③厘清政府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权责边界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中共中央于2020年12月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指出,完善政府社会治理考核问责机制,引领和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社会治理过程人民参与、成效人民评判、成果人民共享。推动法治社会建设需要政府(   )
①将严格执法与柔性执法相结合,让法治彰显人文温度②积极接受司法机关的监督,并对司法机关负责③推动地方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④规范行政决策程序,确保决策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不少在临沂市人民公园休闲游玩的市民发现,园区多了一个宣传法治文化的主题公园,园名为“法润园”。宪法宣誓雕塑、浮雕式法治景墙、“法润沂蒙”廊架……游园的市民不时驻足观看、拍照留念。临沂市法治文化公园成为临沂新的“法治标志”。临沂法治文化公园的建设(   )
①为公民提供了感受司法公信力的环境②落实了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③引导公民主动学法、懂法,自觉守法④让宪法精神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大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针对自媒体账号存在的一系列乱象问题开展了集中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向所有自媒体账号运营者及相关平台传递出两个信号:一是自媒体绝不是法外之地,以守法为基、以诚信为本、以崇德立身,才是最安全的生存之本、最有前途的发展之道;二是依法治网已成常态,依法办网势在必行。开展此次专项行动旨在(   )
①切实履行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②促进网络平台合法合规运营、健康有序发展③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④增强公民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自觉遵法守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
   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的民事权利保障迎来了一个全新时代。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立法工作机构认真开展研究,广泛深入调研,采取多种形式听取意见建议,不断对草案进行完善。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建议。针对这些意见建议所涉及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认真研究,并在草案修改中加以体现。
   民法典姓“民”,所涉及的领域贯穿每位公民的一生,大到房产买卖、公司设立,小到针头线脑交易、物业费缴纳……生活中,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高空抛物、占道纠纷、个人信息保护等问题,民法典也一一为人们解答。从抽象地规定公序良俗,到具体地要求赡养父母、抚养未成年子女,民法典用一个个法条映照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
1.阅读材料,结合民法典编纂,围绕“科学立法、公民权利、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等关键词撰写一篇短文,200字以内。要求:选用一个或多个关键词,正确运用学科术语;观点明确,逻辑顺畅。2.“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民法典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运用所学,就推进民法典的实施提出两条建议。

※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
   材料一201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实现公民权利保障的法治化,并提出编纂《民法典》的立法任务;2016年6月至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3次审议民法总则草案,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到基层进行实地调研;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19年8月23日,《<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新增多个内容,包括:明确人格权范围,重新定义隐私权,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等。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材料二《民法典》将“保护生态环境”写入《民法典》的总则编草案,有助于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也顺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将人格权独立成编,是落实宪法关于“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要求,弥补了国外某些民法典“重物轻人”的立法缺陷;对于“霸座”“霸铺”甚至抢夺方向盘等不文明的乘坐行为,在目前治安管理处罚法之外,以民法的形式明确此类行为的违法性质,依法实施法律制裁。《民法典》内容真正体现民有听呼,法有所应。
1.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结合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和通过,谈谈对实现科学立法的认识。
2.据此,有人认为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请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评析。
3.习近平强调,要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请结合“全民守法”的知识,谈谈青少年在《民法典》普法工作中应如何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