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阶段模拟(四)政治试卷

[复制链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图反映的是我国2013-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与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变化(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据此,我们可以作出如下合理判断( )
A.增加贫困地区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实现减贫脱困的重要途径
B.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同期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水平
C.我国实现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向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变
D.农村贫困人口数量的减少带来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2020年,我国实施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助力各行业复工复产,四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分别为-6.8%、3.2%、4.9%、6.5%,经历了先抑后扬的V形反转(如图),全年实现2.3%的经济增长,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上述政策的传导路径可能是(    )①进一步扩大社会总供给②促进实体经济发展③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④刺激经济强劲复苏⑤国家释放减税降费红利A.⑤→②→③→①                     B.⑤→④→③→②
C.⑤→③→②→④                     D.⑤→①→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东盟十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目前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最重要的自由贸易协定,旨在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统一市场。该协定的签署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
①破除全球贸易壁垒,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②冲击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③将有助于推动中国外贸进出口的平衡发展④带动生产要素在本地区流动,实现优势互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深圳市积极探索通过立法途径培养节约习惯、倡导餐饮文明,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这是因为(    )
①精神文明创建要增强中华传统美德的自觉②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③培育文明风尚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有效约束④只有立法才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①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理论成果②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④近代以来科学和哲学发展的总前提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面对新冠疫情,钟南山院士逆行出征,敢医敢言,勇于担当,提出了科学的防控策略和防疫措施,挽救了无数生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    )
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得到社会认可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的指引③发展自身才能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④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顽强拼搏、奉献社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深圳GDP总量和三次产业结构情况
材料二深圳是一座血液中流淌着创新基因的城市。对标“全球标杆城市”,深圳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深圳样本”。深圳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40年间,科技工作者的数量增长超90万倍;通过科技创新巩固高端制造业优势,加快发展5G、互联网、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科技创新活力和产业链集聚,世界500强“深圳队”规模不断壮大,头部企业引领高质量发展;多元化开辟新市场,2020年,深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含东盟)贸易总额达6734.7亿元,增长2.1%。
1.简要概括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深圳是如何通过创新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深圳样本”的?

※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凸显,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挑战不断增多,各类风险的跨界性关联性、穿透性、放大性显著增强。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人民群众对平安的需要越来越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涵盖安业、安居、安康、安心等各方面,标准要求更新更高。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带来的挑战作出的战略擘画。“平安中国”成为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
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新时代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依据和意义。


※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从“高炉卫士”孟泰、“铁人”王进喜,到“蓝领专家”孔祥瑞、“马班邮路”王顺友,再到“中国摩天大楼第一人”陆建新、“疫情上报第一人”张继先……一大批劳动模范在生产一线书写人生传奇,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更加需要弘扬劳模精神,激发亿万新时代奋斗者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中国梦?劳动美”的精彩篇章。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弘扬劳模精神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意义。


※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高考改革自2014年在浙江、上海启动以来,全国各地分阶段分地域稳步推进。2019年,广东等8省份作为第三批新高考改革试点省市,采用“3+1+2”方案。
高考改革以生为本,从尊重学生兴趣、特长角度出发,赋予学生更多选择权。然而,“3+1+2”方案规定物理或历史为必选科目,引发是否重回文理分科老路、限制考生选择权的争议。专家认为,传统文理分科模式下,学生只有2种选择,现在“3+1+2”给学生提供了12种选择,增加了学生在高中阶段的选择自由。学会选择,发现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潜能,规划自己人生,是国际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行之路,关乎整个国家未来竞争力。改革举措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争议可以通过进一步论证和研究,做出科学的研判和选择,使高考改革在争议中前行。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人们对上述高考改革方案存在争议的原因。
2.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角度,就如何使高考改革在争议中前行提两条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