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人教统编版必修三同步课时作业7.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复制链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创造了让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中国共产党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推动人民代表大会、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党的领导下协调行动、增强合力。材料说明(   )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③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机关的综合与领导力量④中国共产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其他国家机关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这次伟大觉醒是我们党再一次拿起自我革命的武器,刀刃向内,割除治国理政中出现的思想毒瘤,解放思想、校正航向,进行自我修复的伟大创举。这有力地证明了(   )
①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②正确认识矛盾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和精髓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④中国共产党具有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解决矛盾的勇气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回望古老中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古老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着眼今天,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关于我国法治发展的“历史和今天”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古代中国关于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了巨大成就②古代的中华法系是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③今天我国的法治状况是由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特点所决定的④今天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为此(   )
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法治德治结合中推进宪法实施②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为人们崇尚宪法创造良好氛围③强化法治对道德的支撑作用,以法治滋养道德精神④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使宪法法律走进千家万户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务院及其各部门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组织办法》,2019年7月8日,国务院在北京中南海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监誓。举行宪法宣誓仪式的意义在于(   )
①强化宪法监督,大力推进我国的法律体系建设②推进依法行政,保障国家工职人员的合法权益③彰显宪法权威,弘扬宪法精神,推进依法治国④增强国家公职人员宪法观念,激励其忠于和维护宪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某民法典”这一重大立法任务。基于民法内容体系非常庞大和我国国情,全国人大常委会明确了“两步走”的民法典编纂工作计划,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法总则》,2018年8月整体审议了民法典各分编草案,2019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民为邦本,法系根基。这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全国人大常委会10次审议,多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3次组织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针对意见反映集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专门召开座谈会……民法典立法适应发展、与时俱进,直面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痛点难点问题,积极回应社会热点诉求,满足新时代人民法治需求,对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
  民法典是权利的宣言书,更是国家治理的基本遵循和依靠。民法典的编纂以“保护民事主体权利”为主线,把对人身权、人格权的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到规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到规制霸座行为、禁止高利放贷;从民法总则规定民事活动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到具体条文要求赡养父母、抚养未成年子女,民法典用一个个法条映照出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在“民”与“法”之间彰显为民情怀。
1.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民法典的编篆遵循了依法治国的哪些原则。
2.某校积极开展“民法典”进校园活动,请你就学校如何开展民法典的宣传教育提两条建议。

※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法治中国的道路历经坎坷,但我们党对法治的追求矢志不渝。从“五四宪法”到现行宪法;从“社会主义法制”到“社会主义法治”;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我们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治国理政离不开法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法治和人治问题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国家治理的很多方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这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既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
结合材料,谈谈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