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2020年时政专题精粹(三)北斗导航卫星(6)

[复制链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2020年6月2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某系统第五十五颗卫星,至此相关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该系统是(   )
A.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载人航天工程系统
C.GP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火星探测任务系统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运载火箭将卫星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
A.长征三号乙北斗二号                 B.长征三号乙北斗三号
C.长征五号北斗二号                  D.长征五号北斗三号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2020年1月10日,中国自主建设的首个
               
系统宣布正式商用,天上卫星、地上光纤、空中无线组成一张对中国领土、领空、领海全覆盖的网络(   )
A.北斗卫星导航                 B.海事卫星导航
C.卫星移动通信                 D.卫星宽带通信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一系列创新技术派上了大用场,这其中也包括我国自主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团队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精度定位设备火速驰援火神山医院工地,定位终端的投入使用,确保了工地大部分放线测量工作一次性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精度定位的无人设备,还能帮助减少人员接触,在重点防控区域内,集结了上百架无人机,它们可以根据需求,快速精准投送应急物资。北斗团队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成功实践佐证了(   )
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科研活动以获得真理性认识为最终目的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主体的需要是开展科研活动的根本动力③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社会性,单个人孤立的科研活动不可能存在④科学实验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有目的有意识的物质性活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刻——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回顾我国北斗卫星的发展史,三步走战略创造中国速度:第一步,北斗一号系统,于2000年建成;第二步,北斗二号系统,于2004年启动,2012年建成;第三步,覆盖全球、高精度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20年建成。未来,北斗星光将更加璀璨!我国北斗发展的历程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③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然准备④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2020年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7月31日,北斗三号正式开通。北斗系统将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更加优质的位置服务,以地图场景为例,北斗系统提供经度,维度、高度等精准位置数据后,经由地图软件根据定位结果输出位置,并为用户提供各项增值服务。北斗系统组网成功说明(   )
①事物发展是质变不断取代量变的运动过程②转化为应用效益是科技创新价值的重要体现③卫星导航系统组网的目的在于提高认识活动的精准性④联系是多样的,要善于建立事物之间的新联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2020年6月23日8,我国成功发射了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收官之星。至此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北斗系统能够以高精度、高智能的服务为交通运输、农业生产通信时统、救灾减灾等领域提供有力支撑,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说明(   )
①生产和生活水平提高推动了卫星导航系统发展②在推动社会实践发展中彰显了科技创新的价值③人们能够建立新的联系形式,推动事物的发展④创新因突破客观因素制约而成为发展第一动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0年5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西考察。习近平在山西大同的第三个考察点是城西武州(周)山南麓的云冈石窟,它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
  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公元460年),距今已近1600年。这是北魏王朝定都平城(大同)之后精心打造的皇家佛教圣地,历时近70年完成。2001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云冈石窟按照石窟形制、造像内容、样式发展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早期的“昙曜五窟”(第16-20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冈石窟考察。习近平仔细察看雕塑、壁画,不时向工作人员询问石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情况。他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同时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同时具有世界意义”这句话的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