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2020年时政专题精粹(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5)

[复制链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民法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编撰民法典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进行了三次审议,三次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两次征求全国人大代表意见。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民法总则(草案)》。这说明(  )
①立法过程充分体现了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的精神②公民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增强了对法律的认同感③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积极推进法治建设④全国人大行使国家立法权,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民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基本法,也是调节市场经济的根本法,更是一个国家法治程度的标志。加快编纂民法典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紧迫任务。编纂民法典需要(   )
①全国人大依法行使国家最高立法权②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执法权③最高国家司法机关切实行使司法权④全国人大代表充分行使立法审议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这次编纂民法典、制定民法总则,是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社会经济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客观条件下进行的,民法总则草案也体现了适当的前瞻性。这表明( )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状况③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④法律关系的变化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2018年8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民法典各分编草案。9月5日,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样做(  )
①使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得以实现②便于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③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的体现④便于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民法总则,完成了编纂民法典的第一步。回答下题。民法典的编纂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是因为(   )
A.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B.人民行使国家的一切权力
C.人民民主的主体具有广泛性
D.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法律保障

※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编纂中国人自己的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法学家的梦想。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根据中央决策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三次审议民法总则草案。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之后法工委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进行了修改完善,并将《民法总则》编入草案,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审议后,民法典草案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全社会关心关注民法典编纂,积极为编纂民法典建言献策。政协委员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重要内容提出建议,形成多项议案。
2019年1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分组审议民法典草案,28日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议案,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实现编纂中国人自己的民法典这个梦想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从而形成一部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体现时代特点、凝聚民族精神的法典。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民法典的立法过程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
2019年12月23日,1260条“完整版”民法典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到2017年民法总则通过,再到2019年12月“完整版”民法典草案亮相,民法典编纂稳步推进。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将“保护生态环境”写入民法典的总则编草案,有助于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也顺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将人格权单独入编,是落实宪法关于“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要求,弥补了国外某些民法典“重物轻人”的立法缺陷;对于“霸座”“霸铺”甚至抢夺方向盘等不文明的乘坐行为,在目前治安管理处罚法之外,以民法的形式明确此类行为的违法性质,依法实施法律制裁。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据此,有人认为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请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予以评析。

※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立法有温度,民生总关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立法遵循的重要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人民群众所盼所需,加快推进民生领域立法:制定特种设备安全法、反家庭暴力法,修改食品安全法、安全生产法,加强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及财产安全的保护;制定中医药法,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红十字会法,推动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修改民办教育促进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2018年审议药品管理法修正草案,从疫苗管理到用药就医,为百姓健康提供更强保障;通过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出台电子商务法,从减税到网购,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满;完成民法典编纂、制定学前教育法、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社会救助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立法项目成为立法规划的重点之一。2019年继续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立法。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
说明我国立法工作为什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公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是民商事案件审判的基本依据。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决定全面整合民事法律,编纂民法典。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民法总则。2018年8月,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2019年12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与2017年制定的民法总则“合体”后的民法典草案进行了审议,决定将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民法典草案提请2020年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民法典的制定构建了内容集中、体系完善的统一法典,消弥了单行民事立法之间的疏漏、重复和冲突,充分保护了人们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的民事权利,保证了民事司法的统、公正、高效和权威,契合了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命题。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民法典的制定如何契合了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命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