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民法典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纂过程中,立法机关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和利益诉求得到积极回应和及时反馈,新时代人民法治需求得到满足。这一过程( ) ①体现了我国民主最广泛、最真实②实现了每个公民享有相同政治权利③使公民的民事权利得以全方位实现④增强了人民群众尊法守法的自觉性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在庞大纷繁的法律体系中,民法与民众的联系最为密切,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每个角落。30年,从1986年出台民法通则,到民法总则草案2016年6月27日提请最高立法机关审议,从“通”则到“总”则,中国民法典编纂迈出了关键一步。中国民法典迈出关键一步( ) ①奠定了国家根本大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②折射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③有利于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④表明了人民享有的政治权利越来越广泛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与2017年3月出台的民法总则“合体”后形成的民法典草案,进行了审议。按照“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立法工作格局的要求,民法典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并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 ) ①坚持民主立法,使法律真正体现人民的意志②健全我国法律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③坚持民主立法,保证公民依法行使立法权④凝聚社会共识,与人大代表共同行使审议权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作为民法典的总纲,它的制定使我国整个民事立法体系更富有内在的一致性,公民民事权利的保护机制得到进一步强化。这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 ) A.具有物质保障 B.是最管用的民主 C.是最真实的民主 D.是最广泛的民主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民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基本法,加快编纂民法典各分编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紧迫任务,为此需要( ) ①全国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②全国人大代表充分行使提案权③国家司法机关切实行使司法权④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总则》遵循了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原则:一是既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社会生活中纷繁复杂的问题,又尊重立法规律,讲法理、讲体系;二是既尊重民事立法的历史延续性,又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哲学角度分析,这一遵循体现了( ) ①顺应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趋势②与时俱进,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③承认矛盾的客观性,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④着眼于事物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优化设计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也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编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据此可知( ) ①任何认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作为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将于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民法总则》与每个人的一生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民法总则》的评论,正确的有( ) ①对胎儿民事权利的保护,体现了对公民民主权利的尊重②对未成年人的特别保护,不符合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③人身和财产权利会得到更多保障,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④《民法总则》的颁行,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法典》。 【实现夙愿】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党和国家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四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前两次由于多种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际成果。1979年第三次启动,由于刚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制定一部完整民法典的条件尚不具备,决定按照“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工作思路,确定先制定民事单行法律。2001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经讨论和研究,仍确定继续采取分别制定单行法的办法推进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建设。经过多年来努力,我国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民事司法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民法理论研究也达到较高水平,全社会民事法治观念普遍增强,为编纂民法典奠定了较好的制度基础、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 【意义重大】 编纂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不仅能促进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也能为人类法治文明的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编纂民法典,进一步完善我国民商事领域基本法律制度和行为规则,有利于维护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秩序,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更加完备的民事权利体系,形成规范有效的权利保护机制,对于更好地维护人民权益,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权责明确】 近些年,高空抛物造成他人人身和财产损害的事件在各地频发。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规定的情形发生;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应当依法承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1.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编篡一部民法典为什么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2.请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我国编篡民法典的重要意义。 3.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知识,说明相关责任主体应如何对待民法典这一规定?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是民众权利的集中体现,因而被誉为“百姓的权利宝典”。民法典的编纂是非常重大、浩繁和复杂的立法过程,正因为如此,引起的热议也前所未有。有的建议法典与单行法律法规并行,有的建议法典既出、单行法律当废……个中争论,既有理论难题与路径选择,也有实际难题与个人偏好。 法律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事立法以婚姻法为开篇,开启了全新的进程。改革开放后,以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的制定为标志,我国民事立法速度加快。我国在编纂民法典的过程中,研究并回应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用法治手段应对高风险社会带来的侵权威胁等问题。 民法典深入挖掘和传承包括中华法律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霸座、买短乘长必须规制,小区电梯广告收益归业主共享,APP不得过度收集、处理个人信息,公序良俗、绿色发展成“硬法”……民法典处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身影”,体现着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特色。 1.法律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民法典必然积极回应社会热点与时代诉求。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法典的灵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分析。 3.法者,治之端也。请就民法典的问世写三条时评标题。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