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宁夏银川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复制链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图展示的是德国人和中国人在一“领导”这一角色上的不同。
这表明(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①世界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②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③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④文化不同,认识世界的方式就不同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各国各地文明形态千差万别,文明交流互鉴不应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
这对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启示是(  )
①理解个性,呈现多元共生的局面②求同存异,避免不同文化的分歧③平等交流,维护人类文化的生态平衡④相互借鉴,辩证分析不同文化的优劣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两档汉字听写类电视节目《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走红,让不少国人惊呼自己已经“不会写字”。这一“汉字危机”现象再次引发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忧虑,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汉字书写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这是因为汉字是()
①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人类文明世代相传的重要标志
③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播媒介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在古代,这里就地域广袤、树木参天。清朝后期国力衰退,日本侵略者掠夺性的采伐、连年不断的山火和日益增多的农牧活动,使这里的树木被采伐殆尽,大片的森林荡然无存。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塞罕坝由“林苍苍,树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退化成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
  60年代的塞罕坝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两代塞罕坝人弘扬“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经过50年的艰苦奋斗,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当地的森林覆盖率由建设初期的11.4%提高到现在的80%,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塞罕坝人在茫茫的塞北荒原上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林海,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弘扬塞罕坝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