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即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至2008年6月25日,1美元可兑换6.86元人民币。 下列对汇率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汇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B.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C.汇率是指本国货币在国际市场的购买力 D.外汇汇率是一成不变的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2009年春节期间,刘老师在超市购买了一款标价为500元的电热取暖器。 这500元( ) ①行使着价值尺度的职能,是观念的货币②行使着流通手段职能,是现实的货币③是取暖器的价格,是其价值的货币表现④行使着支付手段职能,是观念的货币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洋品牌在国内售价偏高,以中杯星巴克咖啡、耐克的某款篮球鞋及哥伦比亚某款羽绒服为例,其价格分别比在美国售价高83%、67%和133%,同样的商品在中国售价大大高于美国与众多因素有关。下列不是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是( ) A.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 B.消费者心理的影响 C.进口商品需要交纳关税 D.我国物流成本较高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居民老王1992年和2012年家庭收支状况(单位:万元)
| 年份 家庭收入 食品支出 服装支出 教育支出 其他消费 银行储蓄 恩格尔系数 1993 3 1 0.5 0.4 0.6 0.5 2013 20 4 2 3.3 2.7 8
老王家1993年和2013年的恩格尔系数分别是 和 。 这一变化表 明他家( ) A.40% 33.3% 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B.33.3% 20% 收入和储蓄存款明显增加 C.40% 33.3% 生活消费以发展和享受资料为主 D.33.3% 20% 在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消费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价格变化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下列命题正确反映这一原理的是( ) A.中高档轿车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小 B.食盐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大 C.家庭煤气需求量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上升的幅度 D.品牌服饰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目前,占全国人口总数约2/3的农村,只消费了全国1/3的商品,5个多农村人口购买的商品才相当于1个城镇人口购买的商品。 这意味着( ) ①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是生产发展的动力 ②我国城乡经济存在较大的差距 ③农民生活消费滞后,应提高消费的科学性 ④农村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消费潜力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美国苹果公司推出的系列iPhone手机在中国市场深受中国消费者的热捧,相比中国市场上的其他手机,它的价格也高出许多,其根本原因是( ) A.苹果手机的功能多于普通手机 B.苹果手机的生产成本高于普通手机 C.苹果手机的市场需求量大 D.苹果手机独特的垄断市场地位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 继“算(蒜)你狠”、“逗(豆)你玩”、“将(姜)你军”、“凭(苹)什么”之后,市场又出现了“唐(糖)高宗”。2009年国内食糖现货价格3800元/吨,2010年初突破5000元/吨,如今站上了6000元/吨的大关,并且仍然保持上涨势头。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糖价飙升的如此厉害? 一是供应减少。受灾害天气影响,2009/2010榨季我国食糖减产13.6%,进入减产周期。与此同时,国际食糖供应量也减少,与国内市场形成共振;二是成本不断增加。原料收购价格提高、人工成本及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不断推高食糖上市成本,导致糖价相应上涨。此外,其它农产品价格上涨,也对糖价上涨产生一定影响。 请运用“影响价格的因素”的相关知识,说明食糖的价格为什么会上涨?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较易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8年8月30日通过,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材料二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没活干,可修脚师却后继无人;热门高级技师有时万元月薪都聘不到;有些大学生非管理岗位不去,脏、乱、生、累活不干。 根据材料中的现象,分别从政府和劳动者的角度谈谈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