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一些企业之所以长盛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实行员工持股制。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允许人力、技术和资本要素贡献大的员工持有企业股份。这种改革将 ①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和控制力 ②削弱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③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④改变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的情况下,中国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推动亚洲基础设施的投资,推动亚洲的经济增长。这表明 ①经济全球化将由中国主导 ②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③生产全球化深化国际分工 ④资本全球化推动资源配置效率提高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黑色是将光线全部吸收没有任何反射,而白色是反射所有光线叠加进入人的视觉范围内。这蕴含的道理有 ①黑色与白色是相互对立 ②黑色与白色是相互包含 ③黑白色是量积累的结果 ④光线叠加必然导致质变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漫画《错位》(作者:徐鹏飞)启示我们在生活中需要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VERTICAL-ALIGN:middle;">
A.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B.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C.确信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 D.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只唯实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伴随着移动终端和4G网络的普及、自媒体行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正逐步进入“全民在线”传播时代,移动阅读已逐渐成为用户获取资讯的主要手段。这说明 ①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大众传媒促进了先进文化的传播 ③传媒的商业性给文化生活带来可喜变化 ④科学技术进步影响文化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国之祭,史之痛,民之愿。”2014年12月13日,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举行这一纪念日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慎终追远,注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②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③凝魂聚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面向未来,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治病树、拔烂树,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逐步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这说明要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需要
A.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和质询权 B.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C.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D.树立政府威信,审慎行使权力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要求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时把握 ①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②民主集中制原则 ③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 ④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困难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总会擦出绚丽的火花。近几年来,浙江省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材料一: 图2011——2014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VERTICAL-ALIGN:middle;"> 材料二 表:2011——2014年浙江省信息化发展指数
年份 信息化发展指数 基础设施指数(电话、计算机拥有率等) 产业技术指数(每百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等) 应用消费指数(互联网宽度普及率、政府门户网站综合应用水平等) 知识支撑指数(平均受教育年限、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等) 发展效果指数(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等) 2011 0.828 0.734 0.952 0.752 0.911 0.786 2012 0.833 0.752 0.970 0.775 0.914 0.755 2013 0.862 0.768 0.997 0.832 0.917 0.798 2014 0.883 0.774 1.003 0.874 0.920 0.846
注:信息化发展指数由基础设施指数、产业技术指数、应用消费指数、知识支撑指数和发展效果指数等5个分类指数构成。 (1)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知识,简述信息化能促进工业化发展的原因。 (3)结合材料,阐述浙江省政府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应如何履行其应有的职能?
※题型:开放性试题※知识点:开放性试题※试题难度:中等 每一座蕴含传统文化的古村落都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寄托着先人天人合一、耕读传家的美好愿望。如今古村落在快速消失之中,依附于其上的文化也在迅速瓦解。有人对此“痛心疾首”,感叹“依依墟里烟”、老牛耕作的景象不再;也有人认为人类从农业文明步入工业文明再到现代的信息社会,原有的粗放农业生产方式必然被淘汰,村落作为村民居住的载体也会自己消失,对待传统村落文化应该顺势而动,最好还是让村民选择他们的居住地、他们的生活。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相关知识,阐述对待传统村落文化的态度。 (2)结合材料,运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知识,谈谈你对传统村落文化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