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2012-2013学年陕西省富平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带解析)

[复制链接]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B.世界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2013年高考前,不少网站出现了“考神”主页。“考神”全称“考试必过神”,高考前不少考生拜了“考神”。从世界观上看,这些学生或多或少地(   )
①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与人生的主宰     
②认为宇宙与人生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③受朴素唯物主义的影响来想问题、办事情
④认识到了艰辛努力+“考神”=成功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要改变下面漫画《失地农民的困惑》中出现的现象,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保护土地,这说明(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VERTICAL-ALIGN:middle;">

A.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
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C.正确的意识能够决定自然的进程
D.发挥意识能动性就能认识客观规律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2012年,“屌丝”、“吃货”、“元芳,你怎么看?”等流行语爆红网络,其背后无一不是对当下社会某种现象的理性思考。这说明(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D.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暂时性失忆”。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
这表明(  )
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发生7.0级地震,继汶川、玉树大地震后,再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同时,地震的频繁发生也让民众产生恐慌情绪。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
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②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2012年是邓小平南巡谈话20周年。20年来,这一谈话精神不断被现代化实践证明其正确性,也不断结出硕果,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表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④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发展,小康社会的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这体现了(   )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事物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 
③真理具有曲折性和反复性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2013年1月4日,是个特殊的日子。因其谐音为“爱你一生一世”,不少准新人在这天注册登记结婚。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这种行为(   )

A.体现事物联系的“人化”特点
B.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C.体现事物联系的普遍性特点
D.肯定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iPhone5手机一上市,就掀起了人们的抢购热潮,除了打电话外,人们还可以利用它宽带上网、视频通话、玩网络游戏、收发邮件、传输音像等。这说明(   )

A.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新的事物
B.人们可以创造一定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C.人们都有喜新厌旧的心理
D.必须创造规律促使现有事物的变化发展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2012年2月13日,习近平主席开始了对美国的正式访问,这次访问称为“探索之旅”。习近平强调,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这句话的哲学依据是(  )

A.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与灵魂
B.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C.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起决定作用
D.矛盾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有人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取消矛盾存在。这种观点(   )

A.正确,因为它提示了和谐社会的主要特点
B.正确,因为它预见了我们所要奋斗的目标
C.错误,因为它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D.错误,因为它忽视了矛盾具有特殊性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漫画《Q版人生》启示我们(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VERTICAL-ALIGN:middle;">

A.量变必然导致质变
B.要不失时机促成质变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挫折比成功更重要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读下图。“人生的一半是在制造麻烦,另一半是在解决麻烦。”这直接体现了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VERTICAL-ALIGN:middle;">

A、辩证的否定

B、意识的自觉选择性

C、一般寓于个别之中

D、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读漫画《早起》,其哲学寓意在于(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VERTICAL-ALIGN:middle;">

A.矛盾的对立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B.次要矛盾存在与主要矛盾之中
C.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适度原则
D.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2012年的中国经济CPI涨幅较高,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总体是好的。上述材料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分析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   )                   
①既坚持了两点论,又坚持了重点论       ②既看到了主流,又看到了不足
③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④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抓好试点示范。“抓好试点示范”这一要求体现的哲理是(   )

A.坚持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
B.坚持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
C.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D.坚持内因和外因的辩证统一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针对要用幸福指数取代GDP统计的说法,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强调,只有GDP,可能不一定幸福;但如果没有GDP,一定不会幸福。我们需要的是超越GDP,而不是抛弃GDP。这一观点表明(   )
①辩证的否定包括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彻底代替旧事物
③改革创新应该是对现存事物的“扬弃”    ④实现事物的发展和超越必须勇于全面否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速度决定跑多快,安全决定跑多远。动车事故警示我们,谋发展必须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安全、可持续的理念,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切不可片面追求速度,“要钱不要命”。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
①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安全是交通运输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④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以下说法与漫画《钱不能乱花》的哲学寓意相符的是(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VERTICAL-ALIGN:middle;">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制约和驱动作用
③理性分析是指导实践走向成功的基础        ④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2013年3月17日,李克强总理表示,在读书、做事、文化熏陶当中,悟出一个道理,就是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这九个字不是什么典籍的原话,是我的心得。我坚信做人要正、办事要公,才能利国利民。这反映出他的人生价值观
①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站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③只要社会价值,不要自我价值     ④不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以下说法与右图的哲学寓意相符的是(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VERTICAL-ALIGN:middle;">
①满足现状,摒弃那些与现实不一致的想法
②面对现实,不能改变不幸就学会改变心态
③辩证思考,不幸与幸运都是相对而言的
④学会自信,寻找生活中比自己更不幸的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有人说“向社会索取的不能带走,留给社会的可能永存”,这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是(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人只能对社会做贡献,而不能索取
C.人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D.物质上要多做贡献,精神上要注重索取



※题型:简答题※知识点:简答题※试题难度:中等
(8分)2012年国庆、中秋的8天长假被人们称为“史上最长黄金周”,长假期间,高速公路免费,一方面降低了人们的出行成本,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一系列现象,让“免费”和“堵车”成了这个长假期间最焦点的新闻和热门的话题。
有专家指出:任何一项政策出台前,需要相关部门深入基层,广泛收集专家、民众意见;要先进行试点,在实践中检验政策的可操作性;要在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政策不断得以完善。所以,假期出行免费政策的推行应该循序渐进,才能真正实现其初衷,更好地服务群众。
根据材料,分析专家的观点如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8分)

※题型:简答题※知识点:简答题※试题难度:中等
(8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请运用《哲学与生活》中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知识,论证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性。(8分)

※题型:论述题※知识点:论述题※试题难度:中等
(14分)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2012年11月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以来,“中国梦”一词迅速走红。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材料一 中国梦经历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遭受空前屈辱和磨难的洗礼,经历了千万次中国向何处去的上下求索和反复追问的锤炼,最终找到了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寻求民族解放、实现民族富强的道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圆了民族独立梦,圆了百年奥运梦,圆了航天航海梦……。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提出了伟大中国“三部曲”:第一部,用20年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部,再花30年时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哪些道理?(8分)
材料二  实现中国梦,个人必须努力。罗阳用生命诠释了一个航空人的报国情怀。为尽快研制成功歼-15舰载机,他带领整个研制团队没有休过一个像样的节假日,为保证舰载机在航母上成功起降,他带领研制团队长时间随舰海试,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实现了舰载机在航母上起降的首次成功。他用智慧托举战鹰完美升空,他用生命圆了中国人心中的一个梦。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罗阳的先进事迹给你的启示。(6分)

※题型:论述题※知识点:论述题※试题难度:中等
(20分)习近平主席在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时强调,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基层、面向群众,更加扎实有效做好建设节水型社会科普工作,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尚。某中学高二(10)班同学决定围绕“水资源的节约使用”这一课题展开探究学习。
【问题背景】
当前,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党和政府强调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1)请运用物质和意识关系原理,阐述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性。(4分)
【交流讨论】
在调查中,同学们也了解到,当地一家大型企业,采取适当措施,使原先的“废水”得到充分利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2)材料中“废水不废”体现了什么辩证法道理?(4分)
【问题解决】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兴则农业兴,水利兴则民心安,水利兴则国家稳。中央强调指出加快水利建设,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水利投入翻番。
(3)请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加快水利建设的理由。(6分)
【倡议行动】
节约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应尽职责。倡导节俭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节水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把节约用水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
(4)请你就制定“家庭节约用水计划”提两项措施,并分别说明这些措施的哲学依据。(6分)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