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2011届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政治卷

[复制链接]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机动车的污染排放将被列入环境税征收范围内。车主将按照机动车不同的污染排放量情况,缴纳不同的税费。征收机动车环境税可能
①使机动车价格提高,机动车辆企业增加生产量
②合理调节消费行为,有效抑制超前消费
③使污染排放量不同的机动车辆市场占有率发生变化
④引导人们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商品生产者如果率先改进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单位商品价值量  ,商品价值总量  ,交换中获利  。

A.不变,降低,降低
B.降低,不变,增大
C.不变,增加,增大
D.降低,增加,增大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在旅游淡季,航空公司用打折的方法吸引乘客,主要利用了

A.供求影响价格
B.价格影响需求
C.价格调节生产
D.价值决定价格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人的尊严,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不同的侧重。今天,人的尊严,应是更好地“以人为本”,更加关注公民的各种权益,更加关心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这体现了

A.办事情要着重抓主要矛盾
B.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C.办事情要着重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图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图案。该图案是根据广州“五羊”传说创作的,原形取自“五羊”雕像,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轮廓,象征着亚运会的圣火熊熊燃烧、永不熄灭。会徽图案既表现了运动会应有的动感,又体现了广州的城市象征,表达了广州人民的美好愿望。材料表明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VERTICAL-ALIGN:middle;"> 
①“五羊”传说是主观思维的产物,是人们美好愿望的体现
②该会徽图案是基于“五羊”传说和雕像的艺术加工,体现了意识的自觉选择性
③该会徽图案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体现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④该会徽图案表达了美好愿望,是意识能动反作用的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温家宝总理指出,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从来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我们认为,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最终要靠这个国家的人民。这表明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B.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量变与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管理体制等的综合改革过程。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②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     ④真理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2010年10月10日,3个“10”相连,寓意十全十美。老黄历对这一天的标注是“黄道吉日,嫁娶则婚姻美满,3年得子”。这是

A.事物联系的“人化”特点
B.肯定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C.事物联系的普遍性特点
D.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植入式广告是指把产品或服务的品牌符号融入影视或舞台艺术作品中,以达到营销目的的广告形态。但如果广告植入过多,会引起观众反感,产生负效应。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只有契合观众需要,植入式广告才能形成价值,产生效应
②做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④要实现追求物质价值与追求精神价值的统一是不可能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题型:论述题※知识点:论述题※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二五”(2011—2015)规划建议。“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深远意义。规划指出,我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发展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规划中的十二条大的内容,无不体现了民生。必须大力发展民生,实现从“国富”到“民富”的华丽转身,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年1月29日正式公布,文件聚焦中国水利问题。时至今日,洪涝灾害频繁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多数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发严重山洪泥石流,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
(1)材料一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12分)
(2)结合材料二,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加快水利发展的必要性。(12分)
(3)结合下表措施分析某市应对金融危机措施的经济学依据。(8分)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VERTICAL-ALIGN:middle;">

※题型:论述题※知识点:论述题※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46.6%,而欧美发达国家则达到或超过80%。研究表明,在我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就意味着约有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就业;而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以带动至少10万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城镇基础设施等。预计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城镇人口将新增3亿多,将形成超过30万亿元的内需驱动力,有效解决内需不振问题。
材料二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要尊重市场选择,防止脱离实际,仅凭个人意志“拔苗助长”;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从区域的整体出发,合理定位城市功能;要推进城乡统筹,把“三农”发展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要以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基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强化对资源环境的保护。
(1)结合材料一分析推进城镇化的经济学意义。(10分)
(2)运用哲学常识结合材料二分析,如何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10分)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从1995年到2008年,不考虑通胀等因素,国家的财政收入增长了8.8倍,而城乡居民收入在同期只增长了2.68倍、2.01倍。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
①发挥国家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②进一步推进分配制度改革
③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④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分配中的比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