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建设生态文明,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建设生态文明的哲学依据是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③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是互相制约的 ④基于实践的认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1977年高考恢复招生;1990年第一次推行标准化考试,使考试更加客观公正;2001年取消对考生婚姻和年龄限制;2003年为避免天气炎热将考试日期提前一个月,使考试更加人性化;2006年实行新课程高考,对考生综合素质要求提高。高考制度改革的30年历程 ①体现了事物是不断发展的道理 ②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④意味着事物的发展是客观符合主观的过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上海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举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举办世博会,不仅是上海的大事,也是全国的大事;办好世博会,不仅是上海的责任,也是全国的责任。要举全国之力,确保上海世博会取得成功。这段话体现了
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问题 ②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功能等于部分功能之和 ③部分是整体的一个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 ④整体与部分是相辅相成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此次世界博览会提倡和鼓励人们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这是因为 A、创新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动力 B、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基础 C、创新是检验实践的唯一标准 D、创新是人类的最高价值追求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2009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企稳回升。总体形势向好。特别是一些地方和企业,面对危机,奋发进取,取得显著成绩。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同时也充分说明:危中有机,事在人为。困难再大也可以战胜。“危中有机”说明
A.矛盾双方的统一性中始终包含对立性 B.矛盾双方的对立性中始终包含统一性 C.矛盾双方互相转化需要一定条件 D.矛盾双方的统一始终是绝对的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对人生的这一小结突出表明
A、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B、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C、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和主观性 D、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在期末复习阶段,每天都有诸多的学习任务等待我们去完成,这常常让我们手忙脚乱。如果善于对我们的学习任务进行管理,并按一定的顺序完成任务,就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这种做法主要体现了(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A.矛盾普遍性原理 B.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C.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在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端午节、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等22个项目人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
A.是我国特有的文化财富 B.能够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 C.是各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标志 D.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论述题※知识点:论述题※试题难度:较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下,“低碳经济”这一新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节约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材料二:低碳经济时代下,中国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污染产业,国内一些企业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一味削减治污成本。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另一方面,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在一定时期还是以煤为主。工业生产技术落后加剧了经济发展的高碳特征。 材料三:本世纪以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2009年9月2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表示,中国将在2020年达到几个目标,包括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及核能,提高工业科技水平等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也被置于重要位置。胡锦涛也表示,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将根据本国国情,在发达国家资金技术支持的条件下,努力适应气候变化,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1)材料一、二、三分别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12分) (2)请从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谈谈你对推进节能降耗、低碳生活的建议。(15分)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