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新课标全国卷】考点3 收入与分配—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基础题热身练

[复制链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首次提出数据等生产要素要参与分配。这一《决定》有助于(   )
①指引企业重视数据要素,进一步减少企业生产的盲目性②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发挥好再分配的调节作用③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④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发挥好上层建筑的反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分配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分配率一般在54%-65%之间,而我国在15%~21%之间。下列措施有利于提高我国分配率的是(   )
①实现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②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③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④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调节机制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2013—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3%,快于人均GDP实际增速0.8个百分点。2018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为58.04%,比2007年提高19.3%。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0.6%,与1964年相比下降了30.3%;而城镇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的占比为10.3%,比1985年提高9.8%。从中可以看到,我国(  )
①居民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②居民收入分配的构成逐步多元化③按要素分配激发了生产要素的活力④按要素分配助推着收入分配的公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从就业需求和经济恢复趋势考虑,把就业预期目标设定为1100万,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我国将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聚力增效,稳收入保民生。下列选项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①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技能人才占比→释放新职业的劳动魅力②推进专项补贴→实施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完善市场的再分配调节功能③政府安排就业→给予财政和金融政策支持→加大稳岗护岗激励力度④继续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降低用工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坚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为落实这一政策,我国政府应该(   )
①发挥财政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重点支持新基建发展
②推动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落地,刺激社会总供给
③增加民生支出,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④适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为企业提质提供更多资金支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2020年1-9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下降1.9%,但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基层“三保”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与疫情防控直接相关的公共卫生支出增长66.1%,扶贫、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14.3%、9.4%、8.2%。这表明我国(   )
①着力解决财政收支不平衡的问题
②重视再分配对收入的调节功能
③强化财政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④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第三次分配就像一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温柔之手”。第三次分配建立在自愿性的基础上,以募集、自愿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分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把我国的分配制度上升为基本的经济制度,并首次明确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   )
①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社会财富平均分配②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更合理的收入分配③旨在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收入④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对再分配进行有益补充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2020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减税降费累计超过2万亿元。从长远来看,减税降费就是在“放水养鱼”,有利于保持财政收入持续平稳增长。通过减税降费实现“放水养鱼”的路径是(   )
①财政创收能力提升
②社会消费能力增强,推动经济发展
③就业人数增多,劳动者收入增加
④企业负担减轻,积极复工复产
⑤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
A.①→②→④→③                     B.④→③→②→①
C.②→③→①→⑤                     D.⑤→②→③→①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关于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有关政策的公告》明确,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对因汽车企业提供虚假信息或资料造成车辆购置税税款流失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予以处理。这表明(   )
①税收具有固定性,预先规定征税对象和税率②税收具有无偿性,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代价③税收具有公益性,税收取之于民又用之于民④税收具有强制性,纳税人必须依照税法缴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2019年,国家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效应不断释放。2018年的个税法修改堪称“个税制度的一次根本性改革”,这次改革除将“起征点”从每月3500元提高至5000元以外,还有一大亮点是首次增设专项附加扣除,这项全新制度尝试涉及广大纳税人的孩子、房子和老人等关切点。截至2019年6月底,个税减税约4077亿元,累计1.15亿纳税人无须再缴纳工薪所得个人所得税。个税改革的经济意义在于(   )
①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使个税税负水平更趋合理②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③缩小贫富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④完善分配制度,为实现居民收入增长提供根本保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在全面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一部分群众因各种原因陷入贫困,依靠自身努力无法摆脱困境,他们是防止返贫致贫的重点人群。为此,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由材料可知,政府出台该意见是为了(   )
①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②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优化社会救助的体制机制
③进一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④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改变社会救助体系梯度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回顾2020年,中国走过了极不平凡的经历:年初的新冠疫情和世界经济衰退给我们带来了巨大冲击;进入第二季度,中国的复工复产加快推进;第三季度汛期来临,南方多省的防汛形势复杂严峻……但是无论在何时,我们总能看到国家的身影,听到政府的声音:1月22日,财政部与国家医保局联合印发通知称,各地医保及财政部门要确保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收治医院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对于患者发生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截止3月31日,全国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08万亿元,发行规模同比增长63%。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更多体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要求,合理扩大规模。5月22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我国将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财政赤字率计划提高到3.6%以上,比去年提高0.8个百分点。8月5日,财政部、应急管理部根据地方请求,紧急向安徽省拨付3亿元中央救灾资金,支持帮助分洪区做好群众安置救助和灾后民房恢复重建等救灾工作。
结合材料,说明国家是如何发挥财政的作用来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


※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201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实际增长6.2%,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1.2个百分点。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这无疑是一份称得上漂亮的成绩单。这得益于我们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往深里做、往细里做,着力提升农业内部增收的质量水平;这取决于我们不断发展壮大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增加农民就近就业机会,积极拓宽新时期农民增收的多元渠道;这源自我们始终坚持全局性谋划、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做大做强长效扶贫产业,努力补齐农民增收的突出短板;这来自我们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深入挖掘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潜力。
1.解读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实现农民增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