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新课标新高考】专题十四 种群和群落——2022届高考生物考点剖析精创专题卷

[复制链接]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6
20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根据调查数据,可得该草地黄鼠的种群密度约为288只/hm2
B.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黄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1︰1
D.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且不考虑重捕更难的因素,则洞口数与黄鼠数的比例关系为2.5︰1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科学家对某种群的数量进行了连续13年的研究,计算出其λ值(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如图为该种群13年来λ值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前4年间,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第4年到第5年间,该种群数量不断下降
C.第5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并保持相对稳定
D.从第11年开始,可能由于生存条件得到改善,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如图表示某种鱼类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
B.气候条件的改变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当种群数量达到d点时环境阻力开始影响种群增长
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c点左右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图为养殖场某鱼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上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鱼群的种群密度
B.据图可知,该鱼群的环境容纳量为K2
C.鱼群中幼鱼生活于水体上层,成鱼生活于水体下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人工养殖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投入量与鱼群的增长呈正相关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
下列不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是(   )
A.紫金山中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B.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有多少个种群
C.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
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某水池有一种浮游动物和一种浮游植物,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间的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如图所示为3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A.判断A~C3组生物对应的曲线:A——③,B——②,C——①
B.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则对a有利的是①
C.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D.a或b的数量变化曲线代表的是在种群水平上的研究;a和b之间关系的变化则是在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不一定都导致群落结构更复杂
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的改变不会导致种间关系发生改变
D.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草原群落不发生演替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图是某森林在遭受火灾前后植被的分布及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三类植物呈斑块镶嵌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B.b~d段,由于森林完全烧毁,所以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一直增加
D.b~d段,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没有发生变化

※题型:多选题※知识点:多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研究种群数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某地区松树的种群数量,样方面积应该取1cm2
B.标志重捕法不适用于调查土壤动物中的蜈蚣
C.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D.可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调查鼠类数量

※题型:多选题※知识点:多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为探究适宜环境下,固定容积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滴于盖玻片边缘的多余的培养液要用滤纸吸掉,否则引起计数结果偏大
B.生长旺盛期的培养液下层比上层酵母菌数量多
C.涂布平板法计数可用接种等量无菌水组做对照
D.涂布平板法统计的酵母菌数目会比实际值略大

※题型:多选题※知识点:多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图甲表示三类不同种群的存活曲线,图乙表示雪兔和猞猁在不同年份的种群数量波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A代表的生物生命早期死亡率极高,一旦活到某一年龄,死亡率低而稳定
B.图甲中A表示的生物在早期死亡率极低,绝大多数个体能活到一定年龄后在短期内几乎全部死亡
C.图乙中a峰、c峰的形成符合“J”型增长曲线,b峰的形成符合“S”型增长曲线
D.只要a峰与b峰的间隔时间与b峰与c峰之间的间隔时间相等,就可判断该波动为周期波动

※题型:多选题※知识点:多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小型犬浣熊为树栖动物,属于食肉类动物,也吃无花果和植物花粉等,如图为小型犬浣熊种群相关曲线,说法不正确的是(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A.若初捕后带标记个体易被天敌捕食,则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出的山鸡的种群密度值偏小
B.若曲线表示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在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进行捕获可持续获得较高的捕获量
C.若曲线表示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甲、乙、丙、丁四点的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只有甲、乙、丙三点
D.若曲线表示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则山鸡的种群密度在d~e时期不断减小

※题型:多选题※知识点:多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不定项选择]下图为某种群的(
K
值-种群数量)/
K
值随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设
K
值=200)。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曲线表示种群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呈负相关
B.在
S
1点时不存在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
C.渔业捕捞后种群剩余量最好控制在S3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
K
值–种群数量)/
K
值越小,种群增长速率越大

※题型:多选题※知识点:多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某地区森林与草原交界处,雨季过后,森林的边界向前推进,幼树在原先的草原上生长起来并荫蔽禾草植物;当持续干旱并发生火灾后,禾草便会迅速扩张。一旦草原植被形成,火灾变得更频繁,森林树种再次入侵将更加困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雨季过后幼树在原先的草原上生长起来并成为优势种
B.该地区火灾后的植被类型变化属于次生演替
C.该地区群落处于稳定状态时,其物种组成不会发生变化
D.该地区群落的演替受水资源影响较大

※题型:多选题※知识点:多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不定项选择]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类数/种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3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A.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
B.与针叶林相比,草丛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简单,丰富度低
C.该地能恢复到第4阶段说明人类活动未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常绿阔叶林得以恢复与土壤条件、植物的种子等的保留有关

※题型:多选题※知识点:多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物种丰富度影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群落中影响物种丰富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有三项尤为重要,即生态系统生产力、空间异质性(土壤类型、地形和栖息地特征的复杂程度)和气候。据图分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产力是生态系统能够生产生物量的度量,生产力与物种丰富度之间满足线性关系
B.只有空间异质性更高的环境,才能容纳更多的物种,因此空间异质性高低与物种丰富度之间满足线性关系
C.温度等环境条件与物种丰富度之间满足线性关系
D.一片森林中的物种数目多于池塘,则该森林的丰富度高于该池塘

※题型:多选题※知识点:多选题※试题难度:困难
生物群落的总体结构是对环境条件的生态适应,在其形成过程中,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均起着重要作用,如图一表示A、B两种植物竞争两种资源过程中的空间分布范围,如图二表示A、B、C、D、E五种植物竞争两种资源过程中的分布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B.群落垂直结构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常呈镶嵌分布现象
C.图二B植物可占据3个空间层次,森林中的多数鸟类也具有类似情况
D.分析图一、二,可推出多种植物在竞争少数资源时可以存在共存现象

※题型:多选题※知识点:多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高原鼹鼠是一种营地下生活的挖掘类啮齿动物,挖洞时将挖出的土堆在地面,会在草甸中形成无植被覆盖的裸露土丘,土丘需6年左右才能逐步恢复。图1中CK、A、B、C、D表示土丘密度不同的5个区域。图2表示演替至第6年时各区域的生物量和植物丰富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B.草甸中高原盼鼠数量越多,恢复后植物丰富度越高
C.盼鼠挖洞行为有利于疏松土壤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D.彻底消灭酚鼠不利于提高草甸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题型:读图填空题※知识点:读图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图甲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图乙是某种草食性动物被引入某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图丙是该种动物在某调查阶段种群数量变化的

λ
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请据图
回答下列问题
:

1.图甲中①表示。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是通过破坏(填数字)来抑制害虫种群数量增长的。
2.分析图乙,该动物在1820~1860年间很可能会导致其他一些草食性动物的灭绝,原因是,1880年后该动物的数量小幅度波动,该动物在该岛屿上的环境容纳量大约是只。
3.据图丙可知,该动物在调查的第15年时的年龄结构是,20年内该动物的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第年。

※题型:读图填空题※知识点:读图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图是自然条件下某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模型,请回答: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黄鼠是我国北方农田和草原的重要害鼠,对农作物危害严重。某研究机构对某草地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一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黄鼠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事实上黄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表所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