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某生物基因型为A1A2,A1和A2的表达产物N1和N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即N1N1、N1N2、N2N2三种蛋白。若该生物体内A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1的2倍,则由A1和A2表达产物形成的二聚体蛋白中,N1N1型蛋白占的比例为( ) A. B. C. D.
※题型:读图填空题※知识点:读图填空题※试题难度:较易 图甲是基因型为 AaBb 的动物细胞分裂部分时期示意图,图乙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 DNA 含量变化曲线,根据甲乙两图分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细胞②中的染色体组有个。 2.细胞①中基因异常的原因是否由于交叉互换导致?(填“是”或“否”)。若细胞③是细胞①进行分裂时某时期的图像,细胞③的名称是,最终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图甲中细胞①所处时期位于图乙曲线中的段。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略
※题型:读图填空题※知识点:读图填空题※试题难度:较易 图 是用 DNA 测序仪测出的某生物的一个 DNA 分子片段上被标记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碱基排列顺序( TGCGTATTG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推测,此DNA片段上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个。 2.根据图1脱氧核苷酸链碱基排序,图2显示的脱氧核苷酸链碱基序列为(从上往下序列)。 3.图1所测定的DNA片段与图2所显示的DNA片段中的(A+G)/(T+C)总是为1,由此证明DNA分子碱基数量关系是。图2中的DNA片段中A/G的比值为。 4.若用35S标记某噬菌体,让其在不含35S的细菌中繁殖5代,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 5.图中DNA片段由500对碱基组成,A+T占碱基总数的34%,该DNA片段复制2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个。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中等 科学家以 T 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了 DNA 复制方式具体过程的探索实验。 1.DNA准确复制需要的基本条件有等。DNA的复制的特点有。(答出2点)。DNA复制时,催化脱氧核苷酸添加到DNA子链上的酶是。该酶只能使新合成的DNA链从5′向3′方向延伸,依据该酶催化DNA子链延伸的方向推断,图1中的DNA复制模型(填写“是”或“不是”)完全正确。 2.为探索DNA复制的具体过程,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20℃条件下,用T4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进入T4噬菌体DNA活跃复制期时,在培养基中添加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不同时间后,阻断DNA复制,将DNA变性处理为单链后,离心分离不同长度的T4噬菌体的DNA片段,检测离心管不同位置的放射性强度,结果如下图所示(DNA片段越短,与离心管顶部距离越近)。 ①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测,DNA复制时子链合成的过程存在先合成较短的DNA片段,之后较短的片段连接成DNA长链的过程,其依据。②已知促进DNA短片段连接成DNA长链的酶是DNA连接酶,若抑制DNA连接酶的功能,再重复上述实验,则可能的实验结果是。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中等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 M 培育出雌株突变品系,该突变品系的产生原因是 号染色体上的基因 Ts 突变为 ts Ts 对 ts 为完全显性。将抗玉米螟的基因 A 转入该雌株 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植株,但由于 A 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甲植株的株高表现正常,乙植株矮小。为研究 A 基因的插入位置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中等 某二倍体植物宽叶( M )对窄叶( m )为显性,高茎( H )对矮茎( h )为显性,红花( R )对白花( r )为显性。基因 M 、 m 与基因 R 、 r 在 号染色体上,基因 H 、 h 在 号染色体上。 1.基因M、R编码各自蛋白质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若基因M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C突变为A,其对应的密码子变为。正常情况下,基因R转录时的模板位于(填“a”或“b”)链中。 2.用基因型为MMHH和mmhh的植株为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用隐性亲本与F2中宽叶高茎植株测交,后代中宽叶高茎与窄叶矮茎植株的比例为。 3.现有一宽叶红花突变体,推测其体细胞内与该表现型相对应的基因组成为图甲、乙、丙中的一种,其他同源染色体数目及结构正常。现有各种缺失一条染色体的各种表型的植株可供选择,请设计一步杂交实验,确定该突变体的基因组成是哪一种。(注:各型配子活力相同;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缺失时,幼胚死亡) 实验步骤:①;②观察、统计后代表型及比例结果预测:Ⅰ.若,则为图甲所示的基因组成;Ⅱ.若,则为图乙所示的基因组成;Ⅲ.若,则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