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复制链接]

光照强度(
Lx
)
200
400
600
800
1600
3200
6400
CO

吸收量
[
μ
molCO

/(
m

·
a)]
甲组
-3


乙组
-10
-5
O


1.海水稻进行光合作用时,光反应的具体场所在,暗反应的能量来源是。2.当光照强度大于1600Lx时,限制甲组的光合速率不再发生变化的内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项即可),此时给水稻植株提供14CO2,请写出放射性的C在水稻细胞中的转移途径_________。3.该实验的自变量为,乙组的光照强度补偿点为。光照强度为600Lx时,两组幼苗的总光合作用速率(填“甲>乙”、“甲=乙”或“甲<乙”)。

※题型:读图填空题※知识点:读图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
BDNF
(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关系的图解(示部分过程).
请据图
回答问题.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中等
用大豆酿造的酱油是我国的传统调味品,初见记载于
800
多年前的南宋。酱油曲霉对酱油生产的原料利用率和酱油的风味起决定性作用。以下为诱变选育酱油曲霉
高酶活
菌株的主要步骤:将培养基装入锥形瓶→灭菌→接入菌种孢子→培养
天成曲→紫外灯诱变→纯化接种→多次筛选→测酶活性。
表为
种菌株酶活性的检测结果。

酶种类
不同菌株酶活性(相对值)
原始株
诱变①
诱变②
诱变③
诱变④
诱变⑤
碱性蛋白酶
1.00
1.31
1.49
0.89
1.20
1.57
中性蛋白酶
1.00
1.18
1.28
1.35
1.44
1.57
酸性蛋白酶
1.00
0.43
1.78
0.17
1.15
1.00
纤维素酶
1.00
1.28
0.92
1.16
1.35
1.41
α
-
淀粉酶
1.00
1.02
0.95
0.95
1.45
1.3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需通过法进行灭菌,灭菌是指。2.平板划线接种中,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其目的是。3.测定蛋白酶活性时,可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来表示。4.酱油质量标准:酱油中的氨基酸含量越高,则鲜味越浓、质量越好。据上表数据分析,诱变菌株(填数字)具有更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理由是。

※题型:读图填空题※知识点:读图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图是应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人们所需要的生物新品种或新产品的示意图。
请据图
回答下列问题
:

1.在培育转入生长激素基因牛过程中,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基因工程中的目的基因还可以是具有的因子。2.转入生长激素基因牛可通过分泌的乳汁来生产人生长激素,科学家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与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通过方法完成过程②。③过程先通过技术培养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再采用技术,培育出转基因犊牛。3.prG能激发细胞不断分裂,通过基因上程导入该调控基因来制备单克隆抗体,Ⅱ是细胞,单克隆抗体具有的优点。4.在抗虫棉的培育过程中,④过程中的受体细胞一般采用愈伤组织细胞,是因为其细胞表达的能力强。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下列关于新冠病毒、幽门螺旋杆菌、人体肿瘤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含有细胞膜                       B.都具有核酸
C.都属于原核生物                      D.都含有核糖体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细胞膜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是作为系统的边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B.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
C.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
D.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是由磷脂分子来实现的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真核生物细胞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是蓝藻光合作用的场所
B.核糖体、染色体均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C.溶酶体可以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D.线粒体能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下列有关分泌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泌蛋白在细胞内的合成需要核糖体的参与
B.线粒体能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提供能量
C.分泌蛋白先经过高尔基体加工再经过内质网包装发送分泌到细胞外
D.分泌蛋白从细胞内排出时,囊泡的膜可与细胞膜融合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难
困扰美洲及加勒比地区的寨卡(Zika)病毒,己在我国发现多例感染者。该病毒通过伊蚊叮咬进行传播,导致婴儿患上“小头症”,其结构模式图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用富含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的培养基培养寨卡病毒就可以获得大量的子代寨卡病毒
C.寨卡病毒的遗传物质RNA是单链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
D.寨卡病毒的细胞核也含有遗传物质,也可以进行复制并遗传给后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经蒸馏水处理,可观察到细胞吸水涨破
B.经健那绿染液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线粒体
C.经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可观察到绿色主要分布于细胞核,红色分布于细胞质
D.经苏丹Ⅲ染液染色,可观察到红色脂肪颗粒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如图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B.过程②表示翻译,图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自右向左
C.异常多肽中丝氨酸的反密码子为AGA,则物质a模板链相应碱基为TCT
D.图中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导致膜功能的改变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如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子代噬菌体的外壳蛋白是由细菌的基因编码
C.用35S标记亲代噬菌体,则上清液的放射性较低
D.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若上清液的放射性较高可能是由于培养时间过长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在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岛屿上,某科研团队调查当地居民中两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甲和乙的发病率,发现甲病的发病率在男性和女性中不同,乙病的发病率在男性和女性中相同,所得数据如图所示(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男性群体中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概率为1.8%
C.人群中控制甲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为20%
D.控制甲病、乙病的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图为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对插花鲜重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蔗糖可为花的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
C.第5天花中脱落酸的含量应该是清水组最低
D.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市场上常见的虾有河虾、对虾、龙虾、皮皮虾等。2020年口月我国科学家宣布发现了填补节肢动物进化空自的化有章氏麒麟虾、它身体分节,有5只眼睛和坚硬的壳,与现在的虾相似(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淡水中的河虾和海水中的龙虾存在生殖隔离
C.皮皮虾进化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虾的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定向变异,隔离,共同进化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图表示男性体内分泌性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其调节机理与甲状腺激素相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长期过量摄入性激素会导致性腺萎缩
C.GnRH能作用于性腺细胞,促使其分泌性激素
D.LH和 FSH随血液定向运输到性腺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桑基鱼塘”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它的“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蚕的粪便)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生产方式成为生态农业的典范。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于其他农田群落的重要特征
B.蚕沙中的能量属于蚕同化的能量
C.“桑基鱼塘”在本生态系统内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塘泥中丰富的有机物(肥)可被桑树直接吸收利用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向某哺乳动物体内按一定方式注射m抗原和n抗原后,机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抗n抗体在第42天后浓度下降的原因是它与抗原结合后被效应T细胞裂解
C.第28天注射m抗原后,机体内的记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D.若第56天再次注射n抗原,之后机体内抗n抗体的相对浓度将明显上升

※题型:读图填空题※知识点:读图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图甲表示小肠上皮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乙、丙为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发生的生化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中等
2018

月,袁隆平团队在青岛培育的“青岛造海水稻”正式向全国试种推广,这意味着我国的十亿亩盐碱地有可能变成粮田。在培育“海水稻”的过程当中该团队做了以下实验:将某品种水稻植株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在盐碱和非盐碱土壤中种植一段时间,改变光照条件,其他条件适宜,分别测得两组植株的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
CO

吸收量,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