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步骤二: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然后重复上述步骤,培养至第五代。测量并记录每一代抑菌圈直径的平均值 (
N ~
N ) 请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细菌的耐药性变异来源于,细菌耐药率逐年提高是的结果。 2.根据抑菌圈大小可判定药物的抑菌效果,抑菌圈越小,抑菌作用越(填“强”或“弱”)。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抑菌圈直径数据从N1→N5会。 3.人类不断研发新的抗生素,细菌对新药的耐药性也在不断提高,甚至出现了无药可治的“超级细菌”。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解释“超级细菌”出现的原因:。 4.科研人员从第五代抑菌圈边缘挑取细菌接种,调换含有卡那霉素的滤纸片,重复培养5代;又在抑菌圈边缘重新挑取细菌培养,恢复使用含有青霉素的滤纸片,测得抑菌圈直径平均值为N11,且N11>N5,这一结果为我们防止“超级细菌”的出现提供的思路是:。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较易 如图所示,某山林生活着 A 、 B 、 C 三个品种的彩蝶,分别集中分布于该山林的甲、乙、丙三个区域。从化石分析来看,距今 000 年前的 A 、 B 、 C 三个品种的彩蝶形状差异很大;距今 500 年前,在乙、丙两区之间曾出现过一条宽阔的大河,如今大河早已干涸,该山林甲、 乙区域 依然保留 A 、 B 彩蝶, 丙区域 C 彩蝶已经绝迹,出现的是 D 彩蝶,且甲、乙两区结合处的 A 、 B 彩蝶依然能互相交配产生可育后代,乙、丙两区结合处的 B 、 D 彩蝶能杂交,但雌蝶所产受精卵不能发育成成虫。回答下列问题: 1.近20年,A、B、D彩蝶中不存在生殖隔离的是(填编号)彩蝶。 2.分析丙区D蝶出现的机制:大河的出现阻止了丙区的蝶与其他蝶类之间的,不同种群可能出现不同的,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由于生存条件不同,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有差异。久而久之,丙区的蝶与其他种群的会形成明显差异,并逐步出现,即形成新的物种。 3. 近 年,林地的降水量显著减少,气温上升。研究人员对乙区、丙区的 B 、 D 蝶的数量 与蝶的翅色 (T-t) 、翅形 (H-h) 基因频率的研究数据如表所示。
年份 B 蝶 B 蝶 数量 / 只 T 基因频率 H 基因频率 数量 / 只 T 基因频率 H 基因频率 990 年 000 % % 800 % % 993 年 950 % % 000 % % 996 年 200 % % 700 % % 999 年 100 % % 900 % %
① 1996 年时,基因型为 TT 的 B 蝶数量为 ,导致 B 蝶数量减少的基因可能是 ②已知 B 、 D 蝶个体基因数几乎相同。 1999 年时, B 蝶比 D 蝶的基因库 ( 填“大”或“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