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高一生物必修二单元测试AB卷 第六章 生物的进化 B卷 能

[复制链接]

年份
B

B

数量
/

T
基因频率
H
基因频率
数量
/

T
基因频率
H
基因频率
990

000
%
%
800
%
%
993

950
%
%
000
%
%
996

200
%
%
700
%
%
999

100
%
%
900
%
%


1996
年时,基因型为
TT

B
蝶数量为
,导致
B
蝶数量减少的基因可能是
②已知
B

D
蝶个体基因数几乎相同。
1999
年时,
B
蝶比
D
蝶的基因库
(
填“大”或“小”
)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甲海岛上的某种鸟一部分迁徙到乙、丙两个海岛(三个岛屿相互隔绝),下图为刚迁入时和多年后决定羽毛颜色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B-黑色、b-灰色、B1-黄色)。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三个岛屿上的这种鸟既存在地理隔离,也存在生殖隔离
B.乙岛屿的环境促进羽毛颜色基因发生定向突变,产生B1基因
C.甲、丙两个岛屿的相同环境决定羽毛颜色朝着相同方向进化
D.鸟类迁入新岛屿后会与其食物、天敌和无机环境共同进化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
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
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在用杀虫剂防治某种害虫时,敏感型个体容易被杀死,抗药型个体易生存,但在越冬期,容易生存下来的却是敏感型个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害虫种群中出现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能为自然选择提供丰富的原材料
B.抗药基因在使用杀虫剂前已经存在,抗药基因的出现,对该害虫来说一定是有利的
C.若停止使用杀虫剂,抗药基因频率会逐年下降,害虫种群在不断进化
D.该实例说明杀虫剂和严寒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决定害虫进化的方向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6%,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一代产生的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A基因频率和自交一代产生的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难
如图为抗青霉素细菌的产生过程,
表示死亡的个体,a、b表示两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阶段使用青霉素后少部分细菌产生抗药性存活下来
B.b阶段存活细菌的抗药性均比a阶段存活细菌的抗药性强
C.a→b阶段,青霉素抗性基因频率的增加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D.b阶段存活的细菌具有的抗药性可能是若干个突变累加在一起的结果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中等
近些年,随着抗生素的人均用量增多,细菌耐药率也逐年提高。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治疗作用就明显下降。为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

:取少量含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液,均匀涂在培养基平板上,再放上
片含有青霉素的圆形滤纸片,在无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
12~16
h
,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
(
如图
)
。测量并记录抑菌圈的直径并取平均值,记为

N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步骤二: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然后重复上述步骤,培养至第五代。测量并记录每一代抑菌圈直径的平均值
(

N

~

N

)
请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细菌的耐药性变异来源于,细菌耐药率逐年提高是的结果。
2.根据抑菌圈大小可判定药物的抑菌效果,抑菌圈越小,抑菌作用越(填“强”或“弱”)。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抑菌圈直径数据从N1→N5会。
3.人类不断研发新的抗生素,细菌对新药的耐药性也在不断提高,甚至出现了无药可治的“超级细菌”。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解释“超级细菌”出现的原因:。
4.科研人员从第五代抑菌圈边缘挑取细菌接种,调换含有卡那霉素的滤纸片,重复培养5代;又在抑菌圈边缘重新挑取细菌培养,恢复使用含有青霉素的滤纸片,测得抑菌圈直径平均值为N11,且N11>N5,这一结果为我们防止“超级细菌”的出现提供的思路是:。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较易
如图所示,某山林生活着
A

B

C
三个品种的彩蝶,分别集中分布于该山林的甲、乙、丙三个区域。从化石分析来看,距今
000
年前的
A

B

C
三个品种的彩蝶形状差异很大;距今
500
年前,在乙、丙两区之间曾出现过一条宽阔的大河,如今大河早已干涸,该山林甲、
乙区域
依然保留
A

B
彩蝶,
丙区域
C
彩蝶已经绝迹,出现的是
D
彩蝶,且甲、乙两区结合处的
A

B
彩蝶依然能互相交配产生可育后代,乙、丙两区结合处的
B

D
彩蝶能杂交,但雌蝶所产受精卵不能发育成成虫。回答下列问题:

1.近20年,A、B、D彩蝶中不存在生殖隔离的是(填编号)彩蝶。
2.分析丙区D蝶出现的机制:大河的出现阻止了丙区的蝶与其他蝶类之间的,不同种群可能出现不同的,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由于生存条件不同,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有差异。久而久之,丙区的蝶与其他种群的会形成明显差异,并逐步出现,即形成新的物种。
3.

年,林地的降水量显著减少,气温上升。研究人员对乙区、丙区的
B

D
蝶的数量
与蝶的翅色
(T-t)
、翅形
(H-h)
基因频率的研究数据如表所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