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其A-T和G-C碱基对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直径 B.其携带的遗传信息均只能由父亲传递给后代 C.其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均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D.其中的基因转录时均需要DNA聚合酶的参与+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细胞与生物一样,都要经历产生、生长、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生命历程。下列关于这一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多细胞真核生物体内的细胞主要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 B.细胞的成熟常伴随着结构和功能特异化等现象,这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 C.衰老的细胞中水分减少,会导致细胞体积变小,代谢减慢 D.细胞凋亡的发生是不利因素诱导的,其结果往往对个体有利+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以下关于人体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激素是信息分子,成分都是有机物 B.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许多代谢活动 C.激素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D.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释放激素+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清华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了人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3的三种不同构象,研究表明该蛋白质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超量表达。下列有关该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GLUT3的构象改变可能伴随着与葡萄糖的结合和分离 B.GLUT3运输葡萄糖的过程中,可能消耗呼吸作用提供的ATP C.肿瘤细胞中大量GLUT3的表达,可能与促进呼吸供能密切相关 D.GLUT3是肿瘤细胞特有的蛋白质,可能成为肿瘤细胞的标志物+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血浆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是由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浆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机体的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的原因是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 CO3 反应+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群落外貌雄伟壮丽,不仅物种种类繁多,而且营养结构复杂。某科研团队以其中的乔木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多个样地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的调查,其中胡桃楸(高达20余米)白桦(高达25米)红松(高达40米)三种乔木的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树种 老年树 成年树 幼年树 密度(株/公顷) 占比(%) 密度(株/公顷) 占比(%) 密度(株/公顷) 占比(%) 胡桃揪 94 92.16 8 7.84 0 0 白桦 138 34.24 125 31.02 140 34.74 红松 60 4.22 307 21.57 1056 74.21 A.该生态系统中胡桃楸种群、白桦种群和红松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属于衰退型、稳定型和增长型 B.由于红松个体数量多、体积较大,所以红松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其种群密度为1423株/公顷 C.在自然演替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生态系统中的白桦树种群密度维持一段时间的稳定后,可能会出现下降趋势 D.在长白山地区,针叶树所占比例随海拔增高而增多,阔叶树所占比例随海拔增高而减少,这说明群落垂直结构的形成与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有关+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如图表示利用植物细胞工程对棉花进行改良的过程,①②③④表示实验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源基因能够导入并大量复制的物质基础是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 B.②过程能定向改变原生质体的遗传特性 C.③过程只能通过液体悬浮培养技术实现 D.基因工程技术与花药离体培养技术相结合可快速获得纯合棉花植株+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某研究小组为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准备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细胞培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利用两种肝组织块制备肝细胞悬液时,也可用胃蛋白酶处理 B.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 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 的作用是刺激细胞呼吸 C.甲、乙细胞在持续的培养过程中,乙会出现停止增殖的现象 D.仅用培养肝细胞的培养液也能用来培养乙肝病毒+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多选题※知识点:多选题※试题难度:困难 神经肌肉接头与典型的突触结构类似。下图表明,影响神经肌肉间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即ACh)的因素有很多(箭头所示位置即为作用部位)(注:Ca2+ 所引发的突触小泡的胞吐需要突触小泡膜上的蛋白质SNAPs和VAMPs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肉毒杆菌毒素能抑制突触前膜对乙酰胆碱的释放 B.箭毒能与乙酰胆碱竞争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 C.毒扁豆碱、新斯的明可使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浓度降低 D.vesamicol可阻止乙酰胆碱进入突触小泡+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多选题※知识点:多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某种螳螂的体色褐色对绿色为显性。在某地区释放一群人工饲养的螳螂,这群螳螂中,褐色约占90%,而其中杂合子的比例为77%。第二年在该地区对该种螳螂进行调查,发现褐色下降至80%。第三和第四年的调查结果都与上一年相似。以下分析正确的有( ) A.被释放的群体中,显性基因频率约55% B.第二年褐色比例下降的原因是原野生螳螂种群隐性基因频率很高 C.该地区绿色较褐色更有利于螳螂生存 D.连续两年的调查,初步证明体色的显性和隐性基因频率相对稳定不变+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多选题※知识点:多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中国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面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下列关于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等,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要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首先应增加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 C.人工湿地可以净化污水,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恢复湿地的最佳方法是减少人为维护活动,尽可能采用自然恢复的方法+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多选题※知识点:多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上 B.在浆细胞中②过程转录出的α链一定是合成抗体的mRNA C.①过程多个起始点同时进行可缩短DNA复制时间 D.③过程只发生在位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多选题※知识点:多选题※试题难度:较难 某同学欲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整合到某行道树中,让行道树含有G基因而在夜晚发出绿色荧光,这样既可照明,又可美化环境。图中(1)和(2)分别为实验所用的质粒上相关酶切位点、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的外源DNA片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选择Ti质粒作为运载体的原因是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B.图中(1)(2)形成含G基因的重组Ti质粒的过程,需要限制酶EcoRⅠ和DNA连接酶 C.图中含有Ti质粒的细菌甲是农杆菌,由甲到某行道树的韧皮部细胞的过程,利用的是甲的感染能力 D.图中由某行道树的韧皮部细胞→组织乙→发出绿色荧光的植株,利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读图填空题※知识点:读图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甲图中 ,A 、 B 分别为培植于无色透明气球内、质量相等的某植物幼苗 气球可膨胀收缩 其中 B 已死亡 气球内的培养液中均含 CO 缓冲液 ( 维持气球内 CO 浓度不变 ), 初始时指针指向 正中间零的 位置。乙图为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灯泡距离与指针偏转格数的关系曲线 每次实验后指针复零。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在适宜光照条件下,指针将向(填“左”“右”或“不偏转”)偏转,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2.c点的含义为;f点与a、b、c、d点相比,指针的偏转方向。3.e点时,植物A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速率,此时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结构有。4.根据以上分析来看,该装置能测定A中植物的。5.若将培养液中的CO2 缓冲液换成蒸馏水,指针将偏转。6.若突然停止CO2 供应,则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ATP、C3 的变化情况依次是。+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较难 图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 A 、 a B 、 b 和 D 、 d 表示。甲病是伴性遗传病, 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 和 都含有丙病的致病基因, 和 是一对双胞胎,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分析可知,因为______个体不患甲病,所以甲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2.在三对等位基因A、a,B、b和D、d中,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有______。3.若只考虑丙病,则+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读图填空题※知识点:读图填空题※试题难度:较难 用微电极记录细胞膜上的电位变化是研究神经冲动产生、传导和突触传递原理的常用方法。根据如图 所示的 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当图l中的微电极M记录到动作电位时,突触小泡将依次产生的反应是,突触后膜上将依次产生的反应是。 2.研究表明,在突触小体未产生动作电位的情况下,微电极N上也会记录到随机产生的、幅度几乎相等的微小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结合突触的结构和突触传递的过程,分析该电位变化产生的原因:。3.在某些突触中,突触小体产生动作电位后,微电极N上记录到电位负值增大的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如图3所示。已知K+ 和Cl- 通道都参与了IPSP的形成,试从该角度分析IPSP产生的原因是。4.已知从刺激开始到动作电位产生有短暂的延迟,且与刺激强度有关。为了规避该延迟对测量精确度的影响,请利用微电极记录技术设计实验,精确测量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速度。(实验仪器:微电极记录设备、刺激器、计时器、刻度尺等。)+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黑龙江黑河至云南腾冲的 “ 胡焕庸线 ”( 如图 ) 是由中国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于 1935 年提出的,它首次揭示了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的奥秘。这条线的东南侧, %的国土面积,养育全国 %的人口;线的西北侧, %的土地,养育 %的人口。令人惊奇的是,中国人口从 1935 年的 4.7 亿增长到 2018 年的 13.95 亿,这条神奇的分界线勾勒的人口疏密关系仍稳固不变。 “ 胡焕庸线 ” 既是一条我国人口疏密程度的分界线,又是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分界线 由东部的青山绿水变成了西部的草原、大漠与雪山。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经济文化等因素导致“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密度相差约42.6倍。人口密度的调查方法是: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造成两侧人口密度明显差异的直接原因可能是。2.位于“胡焕庸线”西北侧的宁夏沙坡头是以沙漠生态治理与旅游胜地闻名于世的沙漠自然生态系统。沙坡头在生态恢复治理过程中通过群落的,使生态系统的得到恢复。恢复后的沙坡头,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体,区分其中不同的生物群落需要首先分析。3.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自然沙漠景观、天然沙生植被、治沙科研成果、野生动物、明代古长城、沙坡鸣钟等人文景观及其自然综合体。野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答出两点即可)。在保护过程中,能量流入该保护区的方式有;其中流入野生动物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另一部分。4.上世纪50~60年代,“胡焕庸线”西北侧的三北地区草场由于沙化、盐渍化,牧草严重退化,有数以百计的水库变成沙库。在三北防护林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发现,构建水库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远远大于草原生态系统,这是因为。+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