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复制链接]

组别
光周期
株高
地径
A
10h光期+14h暗期
291
3.84
B
15h光期+9h暗期
302
4.17
C
24h光期+0h暗期
316
3.95

该城市春季平均日照长度接近10h、夏季平均日照长度接近15h,结合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在大棚中培育香樟苗适合在(填“春季”或“夏季”)进行,并应控制好大棚内温度、二氧化碳浓度,且根据一天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采取的措施让香樟苗更好地生长。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较难
某科学家欲探究甲苯对小鼠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完成相关问题:
实验课题:探究甲苯溶液的浓度大小对小鼠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的抑制性强弱。
实验材料:浓度为
1.6
μg
/g

3.2
μg
/g

4.8
μg
/g
的甲苯溶液、生理盐水、育龄相同雄性小鼠若干、秋水仙素等。实验步骤:将小鼠随机等分成四组,分别皮下注射等量的三种浓度的甲苯溶液和生理盐水。
48h
后注射秋水仙素并处死小鼠
(
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无法正常分开
)
,剥离小鼠
睾丸曲精小管
,将其捣碎、离心、染色,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小鼠减数分裂相数。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如下表。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别
分裂相数
实验组

1.6
μg
/g
206

3.2
μg
/g
166

4.8
μg
/g
153
对照组
生理盐水
260

实验分析:
(1)
该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为
________
;因变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该实验可选用
________
作为染色试剂。
(3)
从机理上推测,甲苯作用于精母细胞,可能抑制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读图填空题※知识点:读图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面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阅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母本是。
2.操作①叫,操作②叫;为了确保杂交实验成功,①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时间上,操作后。
3.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则杂种种子种下去后,长出的豌豆植株开的花为色。
4.若P为显隐性纯合子,让F1进行自交,F2的性状中,红花与白花之比为,F2代的基因型有,且比值为。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中等
现有三种纯种品系的某植物,进行如下六种杂交实验,得出的结果如表所示:

杂交
亲本
后代表现型
品系

品系
全部白花
品系

品系
全部红花
品系

品系
全部白花
F

红花
×
品系
1/4
红花,
3/4
白花
F

红花
×
品系
1/8
红花,
7/8
白花
F

红花
×
品系
1/2
红花,
1/2
白花

 1.通过对以上六种杂交实验分析,该种植物至少受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品系1、品系2的基因型中控制花色的显性基因至少有、个。
2.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
3.用杂交1中的F1白花与杂交2中的F1红花作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中红花植株所占比例为。
4.若该植物花色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某研究人员偶然发现一株红花植株,如果仅通过与品系2杂交是否可以确定其基因型?(填“能”“不能”或“不一定”),请说明理由。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通过为反应物提供能量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B.某种酶经蛋白酶处理后活性不变,推断其组成成分中含有核糖
C.人的成熟红细胞产生ATP的速率随氧气浓度的增大而加快
D.合成酶时,合成场所内有一定水和ATP的合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内质网是一种单层膜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加工和脂质合成的场所
B.衣藻和团藻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均与中心体无关
C.高尔基体是单层膜的扁平囊状结构,是分泌蛋白加工、分类和包装的场所
D.线粒体是双层膜结构,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的核膜上附有多种酶,有利于多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B.在电镜下观察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C.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允许大分子物质自由进出细胞核
D.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方面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
B.人体细胞的寿命长短,主要与细胞的功能有关
C.细胞凋亡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密切相关
D.抑癌基因的功能是抑制原癌基因的突变,从而阻止细胞癌变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已知玉米有色籽粒对无色籽粒是显性。现将一有色籽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例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正确的是( )
A.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B.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D.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两种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蜜蜂群体中有蜂王(2n=32)、工蜂和雄蜂三种类型,蜂王和工蜂均由受精卵发育形成,雄蜂由卵细胞直接发育形成。现有一只雄蜂和一只蜂王交配,F1中工蜂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1∶1。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从雄蜂的来源看,卵细胞也具有全能性
B.在蜜蜂中,隐性性状在雄蜂中出现的概率较雌蜂中低
C.若亲代雄蜂的基因型为ab,则蜂王的基因型为AaBB
D.若亲代雄蜂的基因型为aB,则F1雄蜂基因型为Ab、ab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下列哪项不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发生的变化(  )
A.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
C.外界不利因素可导致染色体变异
D.存在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核DNA分子数目之比为1∶2∶2的时期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下列所述最可能属于该三种细胞分裂方式共性的是(   )
A.染色质丝先螺旋化变成染色体,再解螺旋变成染色质丝
B.同源染色体先两两配对,再彼此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C.细胞完成分裂后,每个子细胞都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D.子染色体在纺锤丝或星射线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某生物兴趣小组观察了几种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并根据观察结果绘制出如下图形。下列与图形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B.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阶段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阶段染色体着丝点发生分裂
D.如果丙图表示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可发生联会并产生四分体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图1是某雄性动物(XY型)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原始生殖细胞,图中字母表示其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图2表示该生物体内某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和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乙曲线)。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1可知,具有这种基因型的动物可以产生8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B.形成图2中EF段变化的原因是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发生了分裂
C.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上出现不同基因的变化可发生在BD段
D.图1表示的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其产生的子细胞是精原细胞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Y(黄色)和y(白色)是位于某种蝴蝶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雄性有黄色和白色,雌性只有白色。下列杂交组合中,可以从其子代表现型判断出性别的是( )
A.♀yy×
yy
B.♀Yy×
yy
C.♀yy×
YY
D.♀Yy×
Yy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红绿色盲是一种伴X隐形基因遗传病,该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5%,某色觉正常的夫妇生育患红绿色盲子女的概率为( )
A.1/21       B.1/42       C.19/40      D.19/800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某城市考虑引进香樟作为绿化树种。为了解光照强度与光周期对香樟苗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并为香樟苗始终提供适量的(至少回答2点)。2.研究人员测定了若干组生理状态相同的香樟苗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净光合作用强度。结果表明,香樟苗生长最适宜的光照强度范围是21~30klx。过低或过高的光照强度都不利于香樟苗的生长,其原因是。3.研究人员在适当条件下培养若干香樟种子,待幼苗出土后,在适宜的光照强度下,设3个人工控制的光周期处理组继续培养,2个月后测定各组香樟苗的株高和地径(靠近地表处的直径)。结果如下:光周期对香樟苗的株高和地径的影响(单位:m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