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卷翅和正常翅由 Ⅱ号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A/ a )控制, 卷翅对 正常翅为显性且存在纯合致死现象,红眼和 紫眼由 等位基因( B / b )控制。 回答下列问题: 1.红眼对紫眼为(填“显性”或“隐性”)。 2.控制眼色的基因不在X染色体上(不考虑XY同源区段),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3.亲本卷翅紫眼雌蝇的基因型为。 4.从F1中选取合适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不在Ⅱ号染色体上。杂交组合为:__________预期结果为:__________(二)研究性状与温度的关系正常翅对残翅为显性。残翅果蝇相互交配后,将孵化出的幼虫一部分置于25℃的环境中培养,得到的果蝇全为残翅;另一部分在31℃的环境中培养,得到一些正常翅的果蝇(M果蝇)。回答下列问题:5.用M果蝇与残翅果蝇杂交,后代在25℃下培养仍为残翅。可推测,M果蝇的基因型与残翅果蝇的基因型(填“相同”或“不同”)。综合分析,说明环境、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略
※题型:探究题※知识点:探究题※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水资源缺乏加剧的情况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尤为重要。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叶片细胞中的 P 蛋白是一种水通道蛋白,由 P 基因编码,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分的吸收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为了探究 P 蛋白的超量表达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超量表达 P 蛋白转基因玉米的生理特性等研究。 1.超量表达P蛋白转基因玉米的获得与鉴定在超量表达P基因载体的构建中,所用DNA片段和Ti质粒的酶切位点如图1所示;P蛋白在玉米株系的表达量如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强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能被__________识别并结合,驱动基因的持续转录。为使P基因在玉米植株中超量表达,应优先选用__________酶组合,将片段和Ti质粒切开后构建重组表达载体。T-DNA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2)将农杆菌浸泡过的玉米愈伤组织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中需加入__________进行筛选,筛选出的愈伤组织__________形成丛芽,最终获得多个转基因玉米株系。(3)据图2分析,选择a1、a2、a3玉米株系,作为超量表达P蛋白转基因玉米的生理特性研究的实验材料,理由是__________。2.超量表达P蛋白转基因玉米的生理特性研究实验一:选取长势相同且生长状况良好的野生型玉米和a1、a2、a3株系玉米,干旱处理15天,测量并计算玉米叶片萎蔫卷曲程度和水分散失率。结果:叶片萎蔫卷曲程度为野生型>a2>a3>a1;水分散失率如图3所示。实验二:将野生型玉米和a1株系玉米在甲、乙两组条件下进行种植,一段时间后,测量地上部分鲜重,获得相对生物量如图4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玉米叶片的萎蔫卷曲程度主要受水分散失率影响。在图3中画出a2株系的水分散失率曲线。(2)CO2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因素之一。CO2进入玉米植株,在叶绿体__________中参与暗反应,其中的碳原子转移途径为__________(用流程图表示)。(3)实验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和不同CO2浓度下,a1株系玉米的相对生物量均比野生型玉米更高,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4)正常种植条件下,野生型玉米和a1株系玉米的气孔开放程度基本相当,但a1株系玉米具有较高的光合效率,玉米籽粒重和单果穗的产量提高,推测其叶绿体膜上超量表达的P蛋白能促进CO2的吸收。以野生型玉米和a1株系玉米为材料,用光合作用测定仪(可检测胞间CO2浓度、净光合速率等)检测,设计实验验证这一推测。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