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质量检测生物试卷

[复制链接]

透光玻璃瓶甲
透光玻璃瓶乙
不透光玻璃瓶丙
4.9mg
5.6mg
3.8mg

A.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产生[H]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B.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1.1mg
C.在一昼夜后,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低
D.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约为1.1mg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实验条件均适宜),结果见表。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CO2(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C.在恒温条件下,每天光照、黑暗各12小时,2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光照、黑暗各12小时,在35℃、5℃的昼夜温差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假设羊的毛色由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在一个羊群中,控制白毛和黑毛的基因的频率均为50%,现使羊群个体随机交配并进行人工选择,逐代淘汰白色个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淘汰前,该羊群中黑色个体数量与白色个体数量相等
B.若不进行淘汰,随着交配代数增加,羊群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增加
C.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羊群中基因B和基因型Bb的频率均逐渐增加
D.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b基因频率持续下降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图为某欧洲皇室家族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Ⅱ﹣3的妻子,和Ⅱ﹣5的丈夫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且该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为1/1000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若Ⅲ﹣5和Ⅲ﹣6近亲婚配,子代患病概率为1/24
C.Ⅲ﹣1与正常女性婚配子代患病概率为1/202
D.Ⅰ﹣1、Ⅰ﹣2、Ⅲ﹣1、Ⅲ﹣2﹣定是杂合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用酵母菌酿制果酒时,先往塑料装置中通入一定量的A.发酵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物中只有水含有
B.发酵初期进行有氧呼吸,需经常拧松瓶盖避免装置内气压过高
C.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二氧化碳中含有
D.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需经常拧松瓶盖避免装置内气压过高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某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白色前体物质转化为黄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黄色素转化为蓝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B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白色和黄色纯合品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黄∶蓝=16∶39∶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dd和AABBDD
B.F2中黄色个体的基因型有14种
C.若对F1进行测交,后代中蓝色个体占1/8
D.F2中的白花植株在自然状态下能稳定遗传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大豆子叶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深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黄色个体在幼苗阶段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浅绿色植株自花传粉,不会产生黄色子代
B.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其成熟后代有深绿色和浅绿色,且比例为1:1
C.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n代,成熟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
D.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大,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小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酵母菌的线粒体损伤后会产生一种外膜蛋白,导致其被高尔基体包裹形成“自噬体”,发生特异性的“自噬”,从而消除损伤的线粒体,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自噬体内容物的降解主要依靠溶酶体中的水解酶
C.线粒体全部遭到损伤后,酵母菌无法进行呼吸作用
D.酵母菌不可能将线粒体基因遗传给后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图甲是水稻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图乙是某科研小组对大田中的水稻进行光合速率日变化研究的部分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9:00至15:00,水稻植株的光饱和点会发生变化
C.午后气孔开度下降与脱落酸含量下降有关
D.NADPH为3-磷酸甘油酸还原提供氢、磷酸基团、能量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某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考虑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X与Y染色体的分离
B.都有细胞周期但细胞周期长短不一定相同
C.进行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细胞可能存在于同一种器官中
D.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比较,染色体行为基本相同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花药离体培养,说法错误的是(  ) A.MS培养基一般不需添加植物激素
B.材料消毒时先用酒精浸泡,冲洗、吸干后再用氯化汞或次氯酸钙溶液浸泡,最后用无菌水冲洗
C.接种花药后一段时间内不需要光照,但幼小植株形成后需要光照
D.若接种的花药长出愈伤组织或释放出胚状体后,要适时转换培养基,以便进一步分化成再生植株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图为人体产生情绪压力时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受下丘脑调节的模式图.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中等
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刚果红
(CR
溶液
)
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用含有
CR
的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
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培养基
(
成分见下表
)
:注:
“+”
表示有,



表示无.

酵母膏
无机盐
纤维素粉
琼脂
CR
溶液

培养基
+
+
+

+
+

1.据表判断,培养基(“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配制培养基时,在各种成分都熔化后灭菌前,要进行的是.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才能倒掉,这样做的目的是。2.在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步骤中,下列选项不需要的是(多选)。A.酒精灯       B.培养皿         C.显微镜        D.无菌水E.无菌滴管     F.接种环         G.玻璃刮铲3.有同学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到了几株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如图1.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4.教师用筛选到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J1和J4,在不同温度条件进行纤维素分解发酵,测得发酵液中酶活性的结果见图2,推测菌株更适合夏季分解植物桔杆,理由是。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能合成白细胞介素
-2(IL-2)
该蛋
白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但在体内易被降解。研究人员将
IL-2
基因与人血清白蛋白
(
HAS)
基因拼接成一
个融合基因,并在酵母菌中表达,获得具有
IL-2
生理功能且不易降解的
IL-2-HSA
融合蛋白,其技术流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③过程的模板是。表达载体1中的位点应为限制酶Bgl

的识别位点,才能成功构建表达载体2。
2.表达载体2导入酵母菌后,融合基因转录出的mRNA中,与IL-2蛋白对应的碱基序列不能含有,才能成功表达出IL-2-HSA融合蛋白。启动子是识别和结合的部位,有了它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
3.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时,需要将温度控制在℃,此外还需要通入(气体)。
4.应用技术可检测酵母菌是否表达出IL-2-HSA融合蛋白。
5.如果基因表达载体2导入的是优质奶牛的受精卵细胞,经胚胎培养后移入受体母牛子宫内可以存活的生理学基础是。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较难
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
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
严重时致人死亡
1.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类别包括(写出三类)。
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
3.疟原虫大量增殖后胀破红细胞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这些物质与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中枢,引起发热。
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频繁,使疟原虫能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性清除,从而使该物种得以。
5.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
1
疟原虫的线粒体
不加入青蒿素
100
2
加入青蒿素
60
3
仓鼠细胞的线粒体
不加入青蒿素
100
4
加入青蒿素
97

①1、2组结果表明;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②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是遗传学方面的相关问题,请回答。1.果蝇被广泛地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各个方面,用15N对果蝇精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的DNA进行标记,正常情况下(不考虑交叉互换)这一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中,含15N的精子所占比例为。
2.在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实验中,将S型细菌加热杀死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用双缩脲试剂检验(能/不能)呈现紫色;但是S型细菌加热杀死的过程中,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这体现了DNA分子结构的性。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方式有两种,S型细菌的荚膜基因对荚膜这一性状的控制方式是。
3.视网膜色素变性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科学家发现,某小鼠种群中也有这种单基因遗传病,为研究人类视网膜色素变性病提供了实验材料。①为确定视网膜色素变性病的遗传方式,请用小鼠进行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与结论完成以下内容.实验材料:选择亲本表现型为的小鼠作为杂交实验材料。杂交方法:。实验结果:子一代表现型均正常。结论:视网膜色素变性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②视网膜色素变性病也有发生在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若用荧光分子标记法检测,女性患者体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有个荧光点。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
KLSDAS
综合症是由
CSS
基因
(

E/e
表示
)
突变导致的一种罕见遗传病,以全身性发育迟缓、智力障碍为特征。研究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个家系,如图
A.伴X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伴X隐性遗传
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对该家系6号和9号成员的CSS基因及其突变基因进行测序,发现两个成员均只有一种碱基序列;又知5号的外祖父是白化病(A/a)患者。若考虑两种疾病,则8号的基因型是。3.若仅考虑KLSDAS综合症,则一定存在该致病基因的细胞是(  )
A.2号的卵原细胞
B.4号的初级卵母细胞
C.5号的次级卵母细胞
D.9号的卵细胞
4.3、4号夫妻再生育一个不患KLSDAS综合症男孩的概率是。现4号意外怀孕约五周,为避免生育KLSDAS综合症患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遗传咨询和产前检查                  B.性别检查和基因检测C.血液检查和羊水检查                   D.B超检查和终止妊娠5.据下图分析该遗传病的病因是:CSS 正常基因突变导致。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含DNA的活细胞?一定含RNA②有氧呼吸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③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细胞④含DNA的生物一定含RNA⑤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⑥含DNA的细胞器—定含RNA⑦蛋白质的肽链在核糖体上形成后,一定要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备其功能A.有四个正确     B.有三个正确     C.有两个正确     D.有一个正确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下面是某细胞部分膜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B.若②与硅肺的形成有关,则②为液泡
C.若该细胞为根尖分生区,则含有DNA的结构有①②③
D.若③为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则它与抗体的合成、分泌有关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为验证生长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将胚芽鞘尖端以下的切断浸入蒸馏水中1h,然后分別转入5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溶液中,同时以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作对照,在23℃条件下培养24h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实验重复5次,结果取平均值,并绘制成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实验结果表明,生长素和赤霉素有协同作用
C.实验结果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实验重复五次的目的是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若甲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只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正常人群中甲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4%。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Ⅲ3的基因型有2种,为甲、乙两病携带者的概率为2/3
C.Ⅳ1与一正常男性结婚,生一个只患乙病男孩的概率约为1/8
D.Ⅳ1为甲、乙两病携带者的概率为1/4,Ⅳ2的致病基因最终来自Ⅰ1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用等体积的三个玻璃瓶甲、乙、丙,同时从某池塘水深0.5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定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分别测定两瓶中的氧气含量,结果如下表(不考虑化能合成作用)。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