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中等 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和抗药性的产生与核 DNA 有关。某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可通过作用于核 DNA 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该药物分子进入细胞核的过程如下图,其中 1~8 代表过程。请回答问题: 1.核膜的主要成分是,图示细胞结构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药物分子通过1和2过程进入细胞,其中1过程名称是。2.上图显示,进入细胞的药物分子可以在中被降解,未被降解的药物分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积累后发挥作用。因此,药物分子在细胞质中停留时间越长,被降解的概率越,细胞核对药物的吸收效率就越。3.科研人员发现,细胞中的亲核蛋白可快速运输至细胞核内,为研究其运输机理,设计了如下实验: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 ( 分为 G 期、 S 期和 G 期 ) 和分裂期 (M 期 ) 。下图标注了 甲动物 ( 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12) 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 DNA 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若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DNA复制的原料之一)短期培养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后,处于S期的细胞都会被标记。洗脱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换用无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培养,定期检测。预计最快约h后会检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 2.从被标记的M期细胞开始出现到其所占M期细胞总数的比例达到最大值时,所经历的时间为期的时间,处于该期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是。 3.若向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人过量胸苷,处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预计加入过量胸苷约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 4.乙动物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长为24h,M期时长为1.9h。若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的变化,选用(填“甲”或“乙”)动物肠上皮细胞更合适。 5.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同处于分裂末期的动物肠上皮细胞与洋葱根尖细胞,形态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中等 1958 年, Meselson 和 Stahl 通过一系列实验首次证明了 DNA 的半保留复制,此后科学家便开始了有关 DNA 复制起点数目、方向等方面的研究。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DNA分子呈结构,DNA复制开始时首先必需从而在复制起点位置形成复制叉(如图1)。因此,研究中可以根据复制叉的数量推测的数量。2.1963年Cairns将不含放射性的大肠杆菌(拟核DNA呈环状)放在含有3H-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培养,进一步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根据左边的大肠杆菌亲代环状DNA示意图,请在空白处用简图表示复制两次后形成的DNA分子。(注:以“……”表示含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3.DNA的复制从一点开始以后是单向还是双向进行的,用不含放射性的大肠杆菌DNA放在含有3H-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培养,给以适当的条件,让其进行复制,得到图3所示结果,这一结果说明。4.为了研究大肠杆菌DNA复制是单起点复制还是多起点复制,用第(2)题的方法,观察到的大肠杆菌DNA复制过程如图4所示,这一结果说明大肠杆菌细胞中DNA复制是起点复制的。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中等 在研究遗传物质的过程中,人们做了很多实验进行探究,包括著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某人曾重复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步骤如下。请分析以下实验并回答问题:A.将一部分S型细菌加热杀死B.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分为若干组,将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接种的菌种见图中文字所示)C.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上述细菌转化过程中,起转化作用的是 DNA. 请利用 DNA 酶做试剂 ,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 “ 促进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的物质是 DNA” ,并预测得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① 实验设计方案: 第一步:从 S 型细菌中提取 DNA ; 第二步: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将其均分为三份,标为 A 、 B 、 C ,分别作如下处理:
组合编号 A B C 处理 不加任何提取物 g. 加入 h. 加入 和
第三步:将 型细菌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 第四步: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 ② 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