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北京市延庆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统测(9月)考试生物试卷

[复制链接]

选项
探究内容
实验方案
A
酶的高效性
用FeCl3和过氧化氢酶分别催化等量H2O2分解,待H2O2完全分解后,检测产生的气体总量
B
酶的专一性
用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检测是否有大量还原糖生成
C
温度对酶活性影响
用淀粉酶分别在热水、冰水和常温下催化淀粉水解,反应相同时间后,检测淀粉分解程度
D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用H2O2酶在不同pH条件下催化H2O2分解,用斐林试剂检测

A.A          B.B          C.C          D.D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科学家设想,如果能在糖尿病患者体内植入正常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患者可以免去每天注射胰岛素的麻烦。科学家将细胞封闭在藻酸盐凝胶(褐藻细胞壁提取物)保护膜中,制成“胶囊”植入患者体内,患者血糖浓度恢复正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直接移植外源细胞会引起免疫排斥
B.包在保护膜中的应为胰岛B(β)细胞
C.内环境的营养物质应能透过保护膜
D.该保护膜的结构应为磷脂双分子层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真核细胞中的细胞周期蛋白A可促进DNA的复制。细胞中某种特异性siRNA(一种双链RNA)可以导致细胞周期蛋白A的mRNA降解。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周期蛋白A可能需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
B.这种特异性siRNA内一定含有氢键
C.细胞周期蛋白A的合成会受此种siRNA影响
D.此种siRNA会使细胞分裂速度加快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在应用农杆菌侵染植物叶片获得转基因植株的常规实验步骤中,不需要的是( )
A.用携带目的基因的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
B.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导入目的基因的细胞
C.用聚乙二醇诱导转基因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
D.用适当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诱导愈伤组织生芽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研究人员在小鼠群体中筛选到一个脊柱弯曲的突变体,且该突变只出现在雌鼠中。将任意一只脊柱弯曲的雌鼠与脊柱正常的野生型雄鼠杂交,所得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均为1/3脊柱弯曲的雌鼠、1/3脊柱正常的雌鼠和1/3脊柱正常的雄鼠。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脊柱弯曲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B.导致脊柱弯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C.脊柱弯曲的雌鼠均为杂合子
D.导致脊柱弯曲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M13丝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单链闭合的DNA,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M13的DNA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B.M13的DNA复制过程涉及碱基互补配对
C.可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M13以标记蛋白质
D.M13的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外壳的场所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图中a、b、c表示生物体内三种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在不同功能细胞中进行b过程的基因存在差异
C.转运1号氨基酸的RNA含有起始密码子序列
D.分生区细胞能进行b和c过程,不能进行a过程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pen基因突变后细胞膜对杀虫剂的通透性增强
B.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
C.pen基因自发产生的突变是定向的
D.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有F和S两种类型,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XF和XS编码。将基因型为XFXS的女性皮肤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进行原代培养,然后用不同的单个细胞分别进行单克隆培养。分别从原代培养和各单克隆培养取样,对G-6PD蛋白进行电泳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F和XS
B.原代培养细胞电泳图有2个条带是因为同时检测了多个细胞
C.单克隆培养的细胞1、2、4、5、8、9与3、6、7所含基因不同
D.实验结果可能是女性细胞中一条X染色体随机失活导致的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马铃薯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以蔗糖的形式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输到地下的匍匐枝,用于
分解供能
或储存。研究人员对蔗糖的运输、利用和储存进行了研究。
1.叶肉细胞中的与CO2结合形成C3,据图2判断丙糖磷酸是否为碳(暗)反应的第一个产物C3,作出判断的依据是。2.叶肉细胞合成的蔗糖通过筛管运输至根、茎等器官。①蔗糖“装载”进入筛管可能通过使筛管中的蔗糖积累到很高的浓度(选择下列序号填写)。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②为了验证光合产物以蔗糖形式运输,研究人员将酵母菌蔗糖酶基因转入植物,该基因表达的蔗糖酶定位在叶肉细胞的细胞壁上。结果发现:转基因植物出现严重的短根、短茎现象,其原因是;该酶还导致叶肉细胞外含量升高,被叶肉细胞吸收后通过调节机制抑制了光合作用。3.马铃薯块茎是通过地下茎顶端的侧向膨胀而不断发育的(见图)。筛管中的蔗糖在此处“卸载”,进入地下茎细胞中,细胞中的蔗糖酶催化蔗糖水解,蔗糖合酶参与催化蔗糖转化成淀粉的过程。据上述信息和图3分析,蔗糖合酶主要分布的部位是,其生物学意义是。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中等
哺乳动物受精卵的前几次分裂异常可能导致
子细胞出现
多核现象,进而引起胚胎发育异常。
科研人员
利用小鼠(
n
=40
)受精卵对此
进行
研究
1.正常情况下,小鼠受精卵细胞以分裂方式,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从而保证亲子代细胞间遗传物质的稳定性。2.科研人员利用荧光蛋白研究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变化,得到图1所示结果。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中等
为利用某种病毒的减毒株(
MV
)治疗胰腺癌,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1.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衰老、受损的细胞器或功能丧失的蛋白复合物时,B蛋白在细胞内招募L-Ⅱ蛋白(由细胞质基质中的L-Ⅰ蛋白转变而来)等蛋白,启动自噬过程,形成自噬体,自噬体最终融入中降解,这有利于保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2.
科研人员用
MV

CQ
(自噬抑制剂)和
RAPA
(自噬诱导剂)处理胰腺癌细胞,
96h
后测定细胞内
B
蛋白、
L-II
蛋白、
L-I
蛋白含量,并以细胞内恒定表达的
p-actin
蛋白含量作为参照,得到下表所示结果。

组别
变量控制
电泳结果
L-II蛋白/L-I蛋白
细胞存活率(%)
MV
CQ
RAPA
B蛋白
P-actin
1
-
-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1.54
100
2
-
-
+
1.51
121.13
3
-
+
-
10.12
36.17
4
+
-
-
9.58
48.89

 

本实验中,作为对照组的是
组。

L-

蛋白是定位在自噬体膜上的蛋白,在自噬过程结束时会重新转变成
L-

蛋白,因而
“L-

蛋白
/L-

蛋白

可作为
的一个观测指标。

比较


组结果,推测自噬过程
(选填

促进



抑制

)癌细胞增殖,从物质与能量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3.综合上述研究,请写出MV影响胰腺癌细胞增殖的机制:。MV虽有抗胰腺癌的应用前景,但目前研究结果在很多方面尚不足以支持临床医学应用,请阐述理由:。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cAMP
(环化

磷酸腺苷)是一种细胞内的信号分子。研究表明,
cAMP
对初级卵母细胞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有抑制作用,大致机理如下图所示。
1.由图可知,被激活的酶A能催化ATP能脱去两个基团并发生环化形成cAMP,cAMP能活化酶P,活化的酶P能抑制初级卵母细胞分裂为和。2.女性在胚胎时期卵原细胞就发育成为初级卵母细胞,但初级卵母细胞启动减数第一次分裂则需要等到进入青春期之后。依据上图推测,进入青春期后女性的初级卵母细胞恢复分裂的信号途径是。3.初级卵母细胞的不均等分裂依赖于细胞膜内陷位置形成的缢缩环。有人认为cAMP抑制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因为影响了缢缩环,为此收集了小鼠的初级卵母细胞,在诱导恢复分裂后,用两种特异性药物(药物H和药物F)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在真核细胞中,合成下列物质都需要以RNA作为模板的是( )
A.性激素和淋巴因子            B.胰岛素和细胞骨架
C.胰蛋白酶和tRNA             D.神经递质和磷脂分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生物体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中都有核糖体和DNA
B.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质粒中都含有核糖
C.合成胰蛋白酶的胰岛细胞中内质网发达
D.受体、限制酶、抗体都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图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在相应区域中会发生的生物过程是(  )B.①中的CO2扩散穿过内膜
C.②处丙酮酸分解为CO2和H2O  
D.③处[H]与O2结合生成水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酶的探究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