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B细胞中葡萄糖主要通过合成为糖原来降低血糖浓度 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胚胎干细胞发育成各种组织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植物叶肉细胞和原核细胞的边界一定是细胞膜+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协助扩散需要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协助。图甲、乙分别表示载体介导和通道介导的两种协助扩散方式,其中通道介导的扩散比载体介导快1000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 在图乙中由A侧流向B侧可以实现神经元的兴奋 C.神经元静息电位的恢复还需载体蛋白参与主动运输 D.水通道与人体体液平衡的维持密切相关+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将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在10℃、20℃的温度条件下,分别置于5klx、10klx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结果如图所示(横坐标:时间;单位:小时)。对以上结果分析正确的是,该叶片( )B.在10℃、10klx的光照下,叶片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4.5mg C.在5klx光照下,叶片在10℃时积累的有机物比20℃时少 D.在20℃、5klx光照下,叶片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5mg+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表数据为实验测得体外培养的某种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长,其中G1 期、S期、G2 期属于分裂间期,DNA的复制发生在S期,M期为分裂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时期 G1 期 S期 G2 期 M期 合计 时长/h 10 7 3.5 1.5 22 A.若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则培养22h,细胞才能都被抑制在G1 和S期交界处 B.若检测某M期细胞中的核DNA含量,则其与S期细胞中核DNA含量相同 C.若观察某M期细胞,发现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此时会重现核膜、核仁 D.若所有细胞均处于G1 和S期交界处,培养22h后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则此时细胞仍然被抑制在G1 和S期交界处+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干旱时,植物叶片表面的气孔会关闭。科学家发现在气孔关闭过程中,脱落酸与组成气孔的保卫细胞膜上受体结合,会引发一系列的变化,最终可引起细胞膜上向细胞外运输Cl- 和K+ 的离子通道的活性增加。用抑制外向K+ 通道活性的化合物处理叶片后,气孔不能有效地关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脱落酸在植物应对干旱等逆境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B.气孔关闭与细胞质中的K+ 的外流有关 C.保卫细胞内脱落酸含量的增加直接引起保卫细胞内渗透压的改变 D.在植物叶片表面喷洒脱落酸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实验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甚至决定实验的成败。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实验材料,“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恩格尔曼使用小球藻作实验材料,证实了光合作用的发生场所是叶绿体 C.菠菜叶的下表皮细胞含有丰富的叶绿素,不用染色就可以观察到叶绿体 D.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时,不选用已开放豌豆花的花药作实验材料+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神经细胞可以利用多巴胺来传递愉悦信息。下图a、b、c、d依次展示毒品分子使人上瘾的机理。据相关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据a图可知,多巴胺可以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 B.据b图可知,毒品分子会严重影响突触前膜对多巴胺分子的重吸收 C.据c图可知大量多巴胺在突触间隙积累,经机体调节导致其受体数目减少 D.据d图可知,当没有毒品分子时,多巴胺被大量分解,愉悦感急剧下降,形成毒瘾+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859年,一位英国人带着24只野兔到澳大利亚定居,一个世纪后,漫山遍野的野兔达到了6亿只以上,它们与牛羊争食牧草,啃啮树皮,造成植被破坏。后来人们引入了粘液瘤病毒才使野兔的数量得到控制。根据生态学知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野兔种群数量的增长在最初阶段近似“J型”增长 B.带入野兔和引入粘液瘤病毒导致群落的丰富度增加 C.野兔泛滥时,牧草与野兔所在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高于20% D.引入粘液瘤病毒控制野兔数量调整了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稳定+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多选题※知识点:多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一只野生型雄果蝇与一只突变型雌果蝇交配后,产生的F1中野生型果蝇与突变型果蝇之比为2︰1,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这个结果从遗传学角度解释不合理的是( ) A.一条X染色体上的某片段发生缺失导致突变型,且含该X染色体的雌配子致死 B.位于X染色体上的某基因发生显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雌配子致死 C.位于X染色体上的某基因发生显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 D.位于X染色体上的某基因发生隐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多选题※知识点:多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图为人体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两种机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抗利尿激素属于B类激素,它是由垂体合成分泌 C.血糖调节中,胰岛A细胞膜上除了有与激素结合的受体外也有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 D.甲状腺激素调节中,垂体细胞受体b能接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根本原因是其特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基因+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多选题※知识点:多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交界区域,常出现边缘效应(表现为种群密度、物种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等发生较大变化)。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森林中道路引发的群落边缘效应进行研究,发现道路边缘地上部分生物量增加、物种数量增多。从以上材料能推出的结论是( ) A.人类活动会导致生态交错区生物的数量和分布发生变化 B.该森林道路边缘的土壤小动物丰富度可能增大 C.可利用边缘效应对质量差的林地进行改造 D.生态交错区将会发生类似裸岩上的、较缓慢的群落演替+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面是在 ℃ 时对某植物进行的不同的探究实验。图甲所示为不同环境条件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图乙所示为探究该植物叶片在一定的光照下,不同浓度的 NaHCO 溶液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实验中对圆叶片进行抽气处理直至完全沉入水底,再将这些叶片放入不同浓度的 NaHCO 溶液中 ( 设 NaHCO 溶液不影响细胞呼吸作用 ) ,结果如图 丙 请据图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与C点相比,A点条件下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是。由图中数据可知,在条件下施肥效果最佳。若将该植物从B点所处的光照强度突然增加至D点所处的光照强度,短时间内叶绿体中ATP和C3 含量的变化趋势分别是。2.图丙中ab段,随NaHCO3 溶液浓度升高,光合速率(填“增大”或“减小”)。3.若该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用于相邻细胞的呼吸作用时,则氧气至少需穿过层磷脂双分子层。4.图乙探究实验的全过程中,除了必须控制好自变量—,还需要,才能使实验结果具有价值。+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中等 阿尔茨海默病 ( AD ) 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与记忆形成密切相关的大脑海马区明显萎缩,有部分学者认为该病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胆碱能神经元是能合成乙酰胆碱,并在兴奋时能从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传出神经元。某研究小组以大鼠为材料,定位损伤大鼠的脑,利用水迷宫测试观察大 鼠行为 的改变来探究 AD 的发病机制。利用水迷宫进行学习和记忆能力测验结果如下表,分析并回答问题: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错误次数 完成学习所需时间 ( s ) A 不做任何处理 8.76 112.39 B 向大鼠脑的一定区 域缓慢注射 .5 mol 缓冲液溶解的鹅膏 蕈氨酸 1μ L 15.72 149.73 1.研究小组定位损伤大鼠的脑部位是,该实验的因变量是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具体测试生理指标是。 2.B组注射0.5mol缓冲液溶解的鹅膏蕈氨酸1μL,其作用可能是鹅膏蕈氨酸会影响,进而产生与相似的效果,达到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机制的目的。B组大鼠的能力较差,从而为阿尔茨海默病与胆碱能神经元有关的猜测提供了实验证据。 3.B组的实验处理需要进行相应的手术,并注射药物到一定区域。本实验中,仅做A组实验进行对照,实验设计严谨吗?如果不严谨,请写出C组大鼠的处理方式。。当C组实验所得的数据与组相近时,可进一步支持上述猜测。+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读图填空题※知识点:读图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科学家植物细胞杂交方法,将番茄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融合,成功地培育出了 “ 番茄 — 马铃薯 ” 杂种植株如图,其中 ① ~ ⑤ 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组织或植株。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现过程②的技术是,在此之前使用酶处理细胞以除去细胞壁。此操作应在(等渗/低渗/高渗)溶液中进行,过程②如放在神舟六号飞船上则更易进行,这是因为。与过程③密切相关的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为。2.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株的过程中,依据的原理是,其中过程④相当于过程,⑤涉及的分裂方式为。3.若番茄细胞内有m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含n条染色体,则“番茄—马铃薯”细胞内含条染色体;若杂种细胞培育成为“番茄—马铃薯”植株为四倍体,则此杂种植株的花粉经离体培育得到的植株属于倍体植株。+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