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新型冠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中均含尿嘧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这两种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核糖核苷酸
 B.这两种病毒彻底水解能得到多种氨基酸
 C.这两种病毒中含有逆转录酶或RNA复制酶
 D.这两种病毒均不能独立完成代谢活动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ATP在细胞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内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都离不开ATP的水解
 B.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参与ATP和RNA的生物合成
 C.ATP中高能磷酸键的形成与断裂均需要酶的催化
 D.ATP是所有细胞中都具有的直接能源物质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图中曲线a、b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下列有关a、b两种运输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B.物质的转运速率还受温度、氧气浓度的影响
 C.物质转运的动力分别来自于细胞呼吸、浓度差
 D.可分别表示需要载体、不需要载体的运输方式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扦插后的葡萄枝条可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蜂王产的卵细胞未受精时会发育为一只雄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繁殖后代的过程中都没有出现等位基因的分离
 B.两种生殖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C.与葡萄相比,蜂王产生的子代具有更多的变异类型
 D.两种产生子代的遗传方式均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宿主植物的信使RNA若进入根瘤菌菌体,能在菌体内翻译合成豆血红蛋白。当豌豆被不同种的根瘤菌侵染时,形成相同的豆血红蛋白;当豌豆与蚕豆分别被同一种根瘤菌侵染时,形成的豆血红蛋白有差异。对于上述现象,正确的说法是( )
 A.豌豆与蚕豆植株内的豆血红蛋白基因的序列相同
 B.豌豆被不同种根瘤菌侵染时,控制合成豆血红蛋白的基因相同
 C.不同种根瘤菌侵染豌豆时,控制豆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不同
 D.豌豆与蚕豆的豆血红蛋白基因表达不受根瘤菌生活状况的影响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育种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虽然杂交育种操作简便,但是进程缓慢,过程复杂
 B.杂交育种可获得含有多个优良性状或杂种优势的新品种
 C.因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诱变育种不会缩短育种时间
 D.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均需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为研究植物生长素的作用,设计如下实验:将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如图1),一段时间后将a、b琼脂块分别置于相同的去尖端胚芽鞘甲和乙的一侧,数天后生长结果如图2所示结合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B.根据弯曲度可判断甲比乙长得慢 C.单侧光不影响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方向
 D.单侧光照导致向光侧生长素的分解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相符的是( )
 A.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很少,应选择生长茂盛处取样调查其种群密度
 B.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调查农田中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
 C.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草原上某种蝼蛄(土壤中穴居害虫)的种群密度
 D.对于体型较大的个体均适合用逐个计数法进行调查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科研小组为研究不同密度、不同性比率对雌性小白鼠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性比率(雌:雄)
 54日龄雌鼠性成熟率(%)
 雌鼠妊娠率(%)
 幼鼠存活率(%)
 1
 低密度组
 1:1
 100
 75
 92.9
 2
 3:1
 100
 63.6
 91.4
 3
 1:3
 100
 100
 79.3
 4
 高密度组
 1:1
 90
 70
 87
 5
 3:1
 80
 46.7
 71.4
 6
 1:3
 100
 70
 86.1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影响54日龄雌鼠性成熟的因素是性比率
 B.实验中各雌性小白鼠的繁殖强度无明显差异
 C.第5组的低妊娠率可能与性成熟延缓有关
 D.种群内雌鼠多时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快速增长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K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强度的鱼类捕捞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
 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部分家鼠后,其K值迅速降低
 C.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会使种群数量增加,但K值不变
 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K值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图表示雪兔和猞猁在不同年份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种间关系属于种群水平上的研究问题
 C.猞猁和雪兔间能量传递效率不会低于10%
 D.猞猁和雪兔相互制约使二者数量出现波动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我们常见的蜻蜓以苍蝇、蚊子等多种害虫为食,苍蝇喜食粪便或腐尸,蚊子吸食动植物体内的液体营养物。“蜻蜓点水”时蜻蜓将卵产在水中。其幼虫在水中发育,可用来监测环境污染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苍蝇、蚊子营腐生生活,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B.蜻蜓、苍蝇和蚊子的成虫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C.蜻蜓、苍蝇和蚊子可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D.上述实例说明蜻蜓既有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又有直接价值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生物圈中的很多生物群落正在进行着演替。下列有关这些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整个群落演替过程中一定会有新物种的迁入
 B.某些群落演替过程中会有原物种的绝迹
 C.群落演替使群落的空间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
 D.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实验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和减小实验误差需在实验前进行预实验
 B.可用记名计算法调查某生活小区内月季花的种群数量
 C.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白眼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D.可用染色排除法研究植物细胞壁的通透性及化学组成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中等
 研究发现某品种花生叶片光合速率
 (
 mgCO
 
 /
 cm
 
 /h
 )
 与叶龄的关系如图甲,其叶肉细胞中部分生理过程如图乙所示,其中
 ①
 ~
 ④
 代表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 甲图 乙图
 1.由图甲实验数据可看出,叶龄小于三周的叶片,其光合速率较低的原因很可能是,验证该假设的实验思路是(不用预测实验结果)。2.图乙中,需吸收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才能顺利进行的生理过程有(填序号)。花生叶肉细胞中,三碳化合物A、B的生成部位分别是。3.当叶龄大于6周时,随叶龄增加叶片光合速率下降非常明显,原因之一与3周前的相同;另一个原因是。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长跑比赛过程中,需要多个器官、系统相互协调,才能顺利完成各项生理活动。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运动员进入比赛位置后,高度紧张引起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进而引起心率加速,该实例表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可以概括为、。2.长跑比赛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以及散失的热量主要产自于细胞内的____________(填具体位置)。细胞无氧呼吸时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浆后并不会引起pH明显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3.运动员跑完后面部通红,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4.整个长跑运动过程中,运动员对肝糖原、肌糖原的消耗量都很大。这两种糖原在相应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
 四位一体
 ”
 能源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将地下沼气池温室大棚、日光温室畜禽舍及厕所等
 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
 (
 如下图
 )
 。运用本模式可使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达
 ℃
 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
 蔬正常
 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等。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 北方 “
 四位一体
 ”
 能源生态模式
 1.该“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构成了一个小型生态系统,输入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有。沼气池中的产甲烷杆菌属于该生态系统的。2.与传统农业相比,“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的优点有(至少说出两项)。3.禽舍中适当延长光照可增加产蛋量,该实例说明信息传递的作用是。4.虽然人在“四位一体”的生态系统的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必须有相应的,才能保证系统的稳定。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中等
 某种蛾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ZW
 型,其触角有直触角和弯触角两种形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研究人员进行如下实验:直触角雌蛾
 ×
 弯触角雄蛾
 →
 F
 
 :直触角雌蛾:直触角雄蛾:弯触角雌蛾:弯触角雄蛾
 ≈1:1:1:1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直触角和弯触角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是指。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控制触角形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W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3.若控制触角形状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则显性性状为,判断的理由是。4.若控制触角形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利用上述F1中的个体,设计实验判断直触角和弯触角的显隐性,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结果及结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预测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