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十一中2021届高三9月入学检测生物试卷

[复制链接]

CO

浓度
灯泡的功率
(
单位:
W
)
20
50
75
100
200
300
0.1%
3.4
16.0
28.2
40.5
56.5
56.5
0.03%
2.3
11.2
19.8
27.6
27.5
27.6

乙组:
B
植物在不同条件下单位时间内
O

释放量
(
mL
)

CO

浓度
灯泡的功率
(
单位:
W
)
O
50
75
100
200
300
0.1%
2.6
9.1
19.5
55.7
75.6
102.6
0.03%
1.8
8.4
18.9
54.2
75.2
101.8

1.甲小组的实验方案中自变量是,实验中需要控制的主要无关变量是。2.分析上表数据可知,当A植物在灯泡功率为100W、CO2浓度为0.03%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来显著提高光合作用强度。3.B植物在CO2浓度为0.1%时,若将灯泡功率由300W逐渐增大至400W,请预测O2释放量的变化趋势:。4.上表中测得的O2释放量并非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氧气量,这是因为。5.在阳光不充足地区,大棚种植A、B两种植物时,光照最可能成为限制植物正常生长的主要生态因素。菜农往往通过在大棚内养殖蘑菇来提高A、B两种植物的产量,其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是:;采用这种方法增产效果更好的植物是。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报道

宜昌

污水处理厂

排污口

附近
一个
亩的生态湿地已经建成并成功投入使用
日均处理

污水

能力可达
万吨。
该地
还计划在
个污水处理厂的

排污口

附近建设人工湿地
栽培芦苇、蒲草、黑藻等本土植物
并引入鲤鱼、草鱼等水生动物。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生活污水的处理一般有过滤、沉淀、厌氧发酵、氧化池氧化、脱氮磷等流程。收集的污泥加工成有机肥后施放到农田,可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和无机盐。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每天能处理的污水量是一定的,说明生态系统。 2.人工湿地中的植物除绿藻(浮游植物)外,还有芦苇挺水植物和黑藻(沉水植物)等,这说明植物群落具有结构。若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年增加并形成了新的优势种,则其演替类型是。3.芦苇和蒲草在植物分类上同科但不同种,彼此间存在,这说明生物具有多样性。4.请简要概述一下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的降解机制:。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石刁柏(染色体数目
2n
=20
)是一种名贵蔬菜,为
XY
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野生型石刁柏叶片

产量低。在野生种群中,偶尔发现生长着少数几株阔叶石刁柏(突变型)。请回答:
1.一般来说,对于石刁柏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种;当其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种;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基因型有种。2.有人推测阔叶突变型植株可能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组加倍的缘故。请利用显微镜设计一个简单可行的实验,来鉴定突变型植株的出现是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组加倍所致。3.若已证实突变型为阔叶显性突变所致,突变基因(A)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简单杂交实验方案加以鉴定。(要求写出杂交组合,杂交结果及结论)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回答下列与细菌培养相关的问题。
1.在细菌培养时,培养基中能同时提供碳源、氮源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填“蛋白胨”“葡萄糖”或“NaNO3”)。通常,制备培养基时要根据所培养细菌的不同来调节培养基的pH,其原因是________。硝化细菌在没有碳源的培养基上______(填“能够”或“不能”)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2.用平板培养细菌时一般需要将平板(填“倒置”或“正置”)。3.单个细菌在平板上会形成菌落,研究人员通常可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来初步区分

同种的微生物,原因是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细胞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某些无机盐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B.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影响细胞代谢速率
C.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不能相互转化
D.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是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合物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B.鉴定还原糖时,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C.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必须要选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D.用切片法鉴定脂肪,需要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粒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物质只能通过一种运输方式进出细胞
B.需要载体蛋白参与的跨膜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
C.小分子物质不可能以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
D.有的细胞不进行有氧呼吸,仍可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营养物质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物种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B.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稳定的环境条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都连接2个磷酸基团
C.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不会导致DNA分子结构改变
D.DNA分子结构的稳定性与2种碱基对含量的比值有关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图是基因型为Aaa的某三体生物1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某时期部分染色体的图像,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联会配对,能正常分离,另一条随机移向细胞一极。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B.该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常用2n+1表示
C.该细胞产生的精子中有50%异常
D.该生物减数分裂能产生4种比例相同的精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图为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且有一种病为伴性遗传,已知正常人群中甲病携带者的概率为1/5,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B.若11和14号婚配,生育一个只患一种病后代的概率为5/32
C.2号和7号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00%
D.8号和9号个体生育一个两病兼患的男孩的概率为1/40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与基因突变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可能导致DNA上的终止密码子提前或延后
B.若突变基因位于雄性个体的X染色体上,子代雌性个体就会表现突变性状
C.某基因中部缺失1个碱基对,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减少多个氨基酸
D.环境和自身因素都可导致基因突变,引起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并形成新物种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图表示神经调节的反射弧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结构②的存在使兴奋在相邻两神经元之间双向传递
C.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结构③、④处明显快于结构②处
D.刺激神经中枢的③处,①和④均有相应电位变化,A、B出现反应

※题型:多选题※知识点:多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图甲是在最适温度下,H2O2酶促反应速率受pH影响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在相同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温度降低时,d点右移     D.H2O2量增加时,d点不移

※题型:多选题※知识点:多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调亡过程的示意图,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c表示细胞分化,在此过程中基因会选择性表达
C.该个体⑤与⑥结构的差异由核DNA分子的不同导致
D.细胞凋亡是由细胞衰老引起的,对人体有积极意义

※题型:多选题※知识点:多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人类的半乳糖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患者半乳糖-1-磷酸鸟苷酰基转移酶(GPUT)缺乏导致半乳糖升高,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决定GPUT的基因(Gt+)突变后形成隐性致病基因(gt)。此外,还有另一突变基因(GtD),基因型为GtD_的个体表现型正常,但GPUT活性较基因型为Gt+Gt+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GPUT活性的测定可作为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
B.杂合子一般不发病,患者均为纯合子,患者的父母可为纯合子或杂合子
C.这组复等位基因可组成6种基因型,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Gt+>GtD>gt
D.该实例可体现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题型:多选题※知识点:多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存在于⑦中
C.④用于植食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
D.③/①可以表示植物到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中等
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和
CO

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甲、乙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相同方法、相同装置对
A

B
两种植物进行了实验,获得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据表分析
回答:
甲组:
A
植物在不同条件下单位时间内
O

释放量
(
mL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