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用含32 P的磷酸盐培养液培养动物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的结构以及化合物中均具有放射性的是( ) ①脱氧核糖②核膜③ATP④脂肪⑤转运RNAA.①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⑤+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载体蛋白运输物质时自身结构会发生改变 B.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可经核孔向细胞核内运输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 内流属于主动运输 D.小分子物质可能通过胞吐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外+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图表示人体部分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的某些阶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过程①②中均未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 C.B细胞中含有控制淋巴因子合成的基因 D.淋巴因子与膜受体的结合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此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发育成三倍体草鱼胚胎。上述过程中产生下列四种细胞,下图所示四种细胞的染色体行为(以二倍体草鱼体细胞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可出现的是( ) A. B. C. D.+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某研究小组进行“探究DNA复制方式”的活动,结果如图所示。其中培养大肠杆菌的唯一氮源是14 NH4 Cl或15 NH4 Cl,a、b、c表示离心管顺序编号,条带表示大肠杆菌DNA离心后在离心管中的分布位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14NH4 Cl的培养液中培养的 B.b管结果表明,该管中的大肠杆菌的DNA都是14 N/15 NDNA C.实验结果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D.本活动运用了同位素示踪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Tay-Sachs病是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患者的一种溶酶体酶完全没有活性,导致神经系统损坏,患者通常在4岁前死亡。在中欧某地区的人群中,该病发病率高达1/3600。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Tay-Sachs病的致病基因通过杂合子在亲子代间传递 B.禁止近亲结婚能显著降低Tay-Sachs病的发病率 C.该病杂合子不发病是因为显性基因抑制了隐性基因的表达 D.在中欧该地区约30人中就有一个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都是高度不育的 B.转基因技术增加了生物变异的范围,实现了种间遗传物质的交换 C.诱变育种诱变出的变异品种就是生产上需要的品种 D.杂交育种利用染色体畸变的原理,使多个优良性状组合在一个个体上+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以下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倍体生物经秋水仙素处理形成的四倍体与原来二倍体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C.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 D.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所示,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 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 B.Ca2+ 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 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进胰岛素释放 D.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处理区 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 定时灌溉 不驱走大蚂蚁 增加35 驱走大蚂蚁 增加70 不灌溉 不驱走大蚂蚁 减少10 驱走大蚂蚁 减少2 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 ) 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在微生物培养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选择培养或鉴别培养的方法来筛选出目标菌种,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分解刚果红染料,从而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 B.尿素分解菌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从而使酚红指示剂变红 C.在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能够筛选出具有相应抗性的菌株 D.在含有碳酸钙的培养基上生长的乳酸菌菌落周围会出现“溶钙圈”+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有关组织细胞中化合物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甘蔗茎的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温水浴后液体由蓝色变成砖红色 B.在大豆种子匀浆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液体变成紫色 C.脂肪鉴定实验中,应使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洗去浮色 D.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是否变色来鉴定+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多选题※知识点:多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图为T2 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内放射性RNA与T2 噬菌体DNA及大肠杆菌DNA的杂交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3H尿嘧啶用以标记RNA B.参与分子杂交的放射性RNA为相应DNA的转录产物 C.第0min时,与DNA杂交的RNA来自T2 噬菌体及大肠杆菌的转录 D.随着感染时间增加,噬菌体DNA的转录增加,细菌基因活动受到抑制+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较难 水杨酸 ( SA ) 在植物体许多代谢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者以黄瓜幼苗为材料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组别 第 1-3 天 第 4-9 天 第 10 天 叶面喷洒 日温 / 夜温 光照 日温 / 夜温 光照 分组 检查 A H O 25℃/18℃ 适宜 25 ? ℃/18 ? ℃ 适宜 A 光合速率 A G 基因表达量 B ? 25℃/18℃ 适宜 18 ? ℃/12 ? ℃ 弱光 B 光合速率 B G 基因表达量 C SA 25℃/18℃ 适宜 18 ? ℃/12 ? ℃ 弱光 C 光合速率 C G 基因表达量 1.设计实验时,应遵循的是。 ①所选幼苗长势相同 ②幼苗进行随机分组 ③每组均用一株幼苗作为材料 ④重复进行实验 2.实验中A组为组,B组幼苗叶面应喷洒。检测光合速率之前,可(填“诱导气孔开放”、“诱导气孔关闭”或“不作处理”),以使结果更科学准确。 3.实验检测结果如下图。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①检测结果表明,在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但提前外施SA可明显减轻的影响。 ②G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SA的上述作用机理之一可能是光合作用相关酶的合成以达到适应不良条件胁迫的能力。4.该实验的目的是。+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较难 在栽培某种农作物 ( 2n = 42) 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单体植株 ( 2n - 1) ,例如有一种单体植株就比正常植株缺少一条 号染色体,称为 号单体植株。 1.6号单体植株的变异类型为,该植株的形成是因为亲代中的一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不正常分离而形成异常配子所致。2.6号单体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能形成个四分体。如果该植株能够产生数目相等的n型和n-1型配子,则自交后代(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类型及比例为。3. 科研人员利用 号单体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亲本 实验结果 号单体 ( ♀ ) ×正常二倍体 (♂ ) 子代中单体占 75% ,正常二倍体占 25% 号单体 (♂ ) ×正常二倍体 ( ♀ ) 子代中单体占 4% ,正常二倍体占 96% ①单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 n - 型配子 ( 填“多于”“等于”或“少于” )n 型配子,这是因为 号染色体往往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无法 而丢失。 ② n - 型配子对外界环境敏感,尤其是其中的 ( 填“雌”或“雄” ) 配子育性很低。 4.现有该作物的两个品种,甲品种抗病但其他性状较差(抗病基因R位于6号染色体上),乙品种不抗病但其他性状优良,为获得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的品种,理想的育种方案是:以乙品种6号单体植株为(填“父本”或“母本”)与甲品种杂交,在其后代中选出单体,再连续多代与杂交,每次均选择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的单体植株,最后使该单体,在后代中即可挑选出RR型且其他性状优良的新品种。+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较难 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中都有甲遗传病 ( 基因为 H 、 h) 和乙遗传病 ( 基因为 T 、 t) 患者,系谱图如下。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 Hh 基因型频率为 - 。请回答下列问题 ( 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 2.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分析。①Ⅰ-2的基因型为________;Ⅱ-5的基因型为________。②如果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__。③如果Ⅱ-7与Ⅱ-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④如果Ⅱ-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中等 池塘水中生活着多种浮游动植物 其中 大型 溞 是常见杂食浮游动物 具有较强的摄食能力 可用于控 制水体中藻类的过度增长 为探究大型 溞 对藻类的影响 某实 验室进行了以下相关实验 。 1.多次采集池塘水,混匀后分别装入透明塑料桶中,将塑料桶随机分成5组(C0 ~C4 组)。向桶中加入大型溞,使其密度依次为0只/L、5只/L、15只/L、25只/L、50只/L。将水桶置于适宜光照下,每三天计数一次,统计每组水样中藻类植物细胞密度,实验结果如图1。 0、C1 、C2 组藻类植物细胞数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有(选填选项前的符号)。a.水体无机盐得不到及时补充b.有害代谢产物积累c.浮游动物摄食量大于藻类增殖量2.研究者还统计了各组水体中小型浮游动物的密度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大型溞与小型浮游动物的种间关系是。据此分析C4 组对藻类抑制效果反而不如C3 组的原因是。+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水稻穗粒数可影响水稻产量。研究者筛选到一株穗粒数异常突变体,并进行了相关研究。 1.农杆菌Ti质粒上的TDNA序列,可以从农杆菌中转移并随机插入到被侵染植物的中,导致被插入的基因功能丧失。研究者用此方法构建水稻突变体库,并从中筛选到穗粒数异常突变体。2.研究者分别用EcoRⅠ、HindⅢ、BamHⅠ三种限制酶处理突变体的总DNA,用HindⅢ处理野生型的总DNA,处理后进行电泳,使长短不同的DNA片段分离。电泳后的DNA与DNA分子探针(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DNA片段)+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中等 人感染埃博拉病毒 (EV) 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为了寻找治疗 EV 病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 1.EV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刺激机体产生性免疫反应。2.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抗EVGP抗体的水平。据图1,应选取的血液分离记忆B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 EVGP 具有多个与抗体结合的位点。为了研究上述两种单抗 ( 分别称为 A 、 B) 与 EVGP 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可按图 所示简要流程进行实验。 图 ①请将图 中应使用的抗体填入下表 a 、 b 、 c 、 d 处 ( 填 “ A”“B ” 或“无关抗体” ) ,完成实验方案。 抗体组别 未标记的抗体 荧光标记的抗体 实验组 a b 对照组 c d 对照组 同 b 同 b ②若 A 、 B 与 EVGP 结合位点不同,与对照组 、 分别比较,实验组荧光值应 5. 中国科学家用分子结构成像技术证实了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基于上述系列研究,请你为治疗EV病提供一种思路:。+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中等 废水中含有多种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研究者利用培养基分离出能降解部分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如图 所示。 1.据题意分析,图1中的培养基类型是,接种方法是。2.为鉴定图1中微生物的种类,下列可作为鉴定依据的有________(填字母)。 B.菌落的表面 C.菌落的颜色 D.菌落的形状 3.为将图1培养基中的真菌与细菌分离,新制了PDA培养基(含马铃薯、葡萄糖、琼脂、蒸馏水)并加入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接种时用绒布轻按图1培养基表面,使绒布面沾上菌落,再将绒布轻按在新制培养基表面,培养结果如图2。①比较图1、2可知,图1中菌落(填编号)为细菌,判断理由是。②图2中出现菌落5的原因不可能是(填字母)。A.绒布未灭菌 B.被抗青霉素细菌污染C.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D.由无菌培养基自然发生4.经分离纯化后分别测定真菌、细菌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作用,如图3所示。进一步研究发现,真菌能将所产生的降解酶分泌到胞外起作用,而细菌不能分泌,降解酶只在胞内起作用。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图3①据图3,说明两种菌降解有机污染物效率的差异。②从细胞器角度,分析说明细菌不能向胞外分泌降解酶的原因。+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