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科研人员得到黄体隐性突变体果蝇( M ), M 的体重比野生型(黑体)小。为研究是否可将黄体基因作为筛选体重性状的标记基因,进行图 所示杂交实验。 1雌蝇的表现型为___。将F1雌蝇与野生型雄蝇杂交,在全部F2个体中,黑体:黄体的比例约为___。F2雄蝇中Ⅱ号个体的X染色体上携带黄体基因片段,其原因是___。2.科研人员选择F2中的黄体雄蝇,进行图2所示杂交实验。①与步骤3的黄体雄蝇相比,步骤5的黄体雄蝇的X染色体上,来自野生型果蝇的区段所占比例(填“增大”或“减小”)。②科研人员从步骤1~21所做的杂交和筛选工作,其目的是。③利用步骤21得到的黄体雄蝇,培育纯合黄体雌蝇的杂交方案是:,从而建立黄体果蝇品系(果蝇N)。3.科研人员测定野生型、黄体果蝇M和N的体重,得到图3所示结果。由实验结果推测。4.利用黄体基因作为标记基因,可在幼体阶段预测成年个体的体重,并辅助筛选。请在家禽或农作物的生产实践方面,举出一个利用性状标记辅助筛选的实例:。
生命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亿万年的 进化让 生命之书中蕴藏了应对环境变化的强大潜力。细胞中基因的表达始于染色质的解螺旋,各种转录因子结合到 DNA 上,启动表达。研究发现,这些过程中都存在着调控,这种调控不改变 DNA 序列,但会对基因进行修饰,从而引起基因表达的变化及表型改变,并且有的改变是可遗传的,即表观遗传。例如 DNA 上结合一个甲基基团(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质结构、 DNA 构象的改变,从而改变基因表达。表观遗传提供了基因何时、何处、合成何种 RNA 及蛋白的指令,从而更精确地控制着基因表达。
表观遗传是个体适应外界环境的机制,在环境变化时,生物可以通过重编程消除原有的表观遗传标记,产生适应新环境的表观遗传标记,这样既适应了环境变化,也避免了 DNA 反复突变造成的染色体不稳定与遗传信息紊乱。
表观遗传与人的发育和疾病密不可分。胚胎发育早期,建立与子宫内环境相适应的表观遗传修饰是胚胎发育过程的核心任务。母体的饮食、供氧、感染、吸烟等与后代的高血压、 II 型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表观遗传改变增加了患有特定疾病的风险,但人体可在相当程度上忍受这些改变而不发病,经历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持续压力,表观修饰的弹性被耗尽,细胞或者组织再也无法正常行使功能,从而产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