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 ) A.唾液 B.组织液 C.血浆 D.淋巴+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英语听力考试中,下列哪项不是必需的( )+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如果病人没有感觉,但手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人脑内有一种“沉默突触”,它具有突触结构,但没有信息传递的功能。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B.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C.突触间隙不存在水解神经递质的酶 D.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没有直接接触+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图表示一种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若在图中箭头处施一强刺激,则图中a、b、c、d、e能检测到兴奋的有几处( )+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湖泊中全部的鱼 B.一间屋中全部的蟑螂 C.一片草地上全部正开花的蒲公英 D.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 我国于2016年1月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其目的是( ) A.提升人口质量 B.调整年龄结构 C.改变性别比例 D.降低出生率+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表的群落中,数字1-5代表物种,表中的数值表示种群密度,其中丰富度最大的群落是( ) 物种群落 A B C D 物种1 30 40 0 0 物种2 20 0 0 2 物种3 0 20 35 8 物种4 3 0 21 25 物种5 0 0 5 12 A.A B.B C.C D.D+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C.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 D.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的紊乱+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对Na+ 的通透性增加,Na+ 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钠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 B.细胞对K+ 的通透性増加,K+ 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钾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 C.组胞对Na+ 的通透性增加,Na+ 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 D.细胞对K+ 的通透性增加,K+ 外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钾离子浓度低于膜外侧+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为( ) A.①②③ B.①③③ C.③①② D.①①②+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内环境中性激素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性激素的负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有关。为探究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否存在负反馈调节,下列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小白鼠的处理恰当的是( ) ①注射适量的促性腺激素②进行手术并切除性腺③不手术④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⑤进行手术不切除性腺⑥不注射A.实验组:②①;对照组:④⑤ B.实验组:②①,对照组:②④ C.实验组:①③;对照组:⑥③ D.实验组:④⑤;对照组:①⑤+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下列有关动植物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都是有机分子 B.激素都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C.激素都通过胞吐作用分泌出细胞作用 D.激素都由特定的内分泌器官或内分泌细胞产生+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肾脏受交感神经支配。肾交感神经受到低频率低强度的电刺激,可增加肾小管对Na+ 、Cl- 和水的重吸收,这种作用可被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所阻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支配肾脏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肾上腺素 B.电刺激使交感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由正变为负 C.肾交感神经属于反射弧的传入神经 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只受神经调节+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夏日晨练后在朋友圈打卡是当下很多人热衷的时尚。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夏日炎热,散热不畅,晨练使体温升高 B.若未进食就高强度晨练,容易造成晕眩 C.晨练耗能,会使脂肪大量转化成葡萄糖 D.晨练后大汗淋漓,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物质运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经自由扩散过突触间隙的组织液 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受单侧光的影响 C.动物激素分泌后会随血液流到全身 D.K+ 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神经细胞+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发现,说法错误的是( ) A.达尔文所做的实验,可以得出胚芽鞘尖端是感光部位的结论 B.丹麦植物学家鲍森·詹森进行的实验,是对达尔文的化学物质假说的一种检验 C.荷兰植物学家温特进行的实验,是对鲍森·詹森实验的一种改进 D.在命名这种能够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为生长素之前,就已经确定其本质是吲哚乙酸+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在“探索NAA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活动中,下列叙述正确的( ) A.NAA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激素,属于生长素的一种 B.在正式实验前需先设计一组梯度比较小的预实验进行摸索 C.不同插条的浸泡时间应与浸泡的NAA溶液浓度呈正相关 D.实验常选择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并保留相同数目的芽+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现将某新物种X(动物)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鼠与X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表所示。若不考虑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时间(年) 1 2 3 4 5 6 7 8 鼠种数量群(只) 18900 19500 14500 10500 9500 9600 9500 9600 X种群数量 100 120 200 250 180 170 180 170 A.由表中的信息可知,鼠和物种X为竞争关系 B.引入物种X后,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 C.物种X种群的K值是250 D.在第5年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体现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等原因也存在水平结构+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科研人员对一块小麦坡地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随机抽取小麦田的表层土样,可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类群丰富度 B.调查小麦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 C.调查小麦田内物种的丰富度,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工作 D.小麦长势一致的农田,其生物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下列有关种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蝉吸取树的汁液、蝗虫啃食植物叶片都属于寄生关系 B.“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这两种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 C.竞争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空间、配偶等 D.互利共生的关系体现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已知“昏睡病原虫是昏睡病的病原体”及“除去采采蝇即可消灭昏睡病”等事实,现提出“采采蝇传播昏睡病原虫”的假说。下列哪些陈述不属于根据这个假说所作出的推论( ) A.采采蝇体内可发现昏睡病原虫 B.采采蝇可从昏睡病病人的体液中吸入昏睡病原虫 C.昏睡病原虫是寄生在人体血液中的锥形原生动物 D.如果健康人被带有昏睡病原虫的采采蝇叮咬就可能患上昏睡病+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甲、乙、丙是食性相同、不同种的三种小鱼,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在四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等量的甲、乙、丙三种小鱼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三种小鱼的存活率如图所示。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B.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C.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D.无捕食者时三种小鱼之间的种间斗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陡坡在封山育林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B.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弱光 C.c点后,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将是乔木 D.当该群落演替到森林阶段时,物种③不一定会消失+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面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其中 ①②③④ 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 图中 箭头表示液体流动的方向 。据图回答: ①→②→③(3)②生理盐水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生理功能)(4)B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1.①②③④四种液体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液体是(填数字序号);蛋白质缺乏造成的营养不良患者,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种现象叫。2.红细胞中的氧进入肝细胞被利用的途径是(用数字序号和箭头表示)。3.肌肉注射时将药液注入上述①②③④中(填数字序号)内,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的原因是。4.若该组织细胞为肝细胞,饥饿状态下A、B两端葡萄糖含量高的是端,肝细胞内直接导致该结果的主要生理过程是。+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较易 下图为人体体温平衡调节机制示意图的一部分。 A 、 B 、 C 代表不同的器官或组织,虚线表示负反馈调节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B、C的名称:B、C。2.请指出负反馈调节中的一处错误:。3.寒冷刺激会引起皮肤发白,原因是。4.图中“机体细胞”主要是指人体的细胞。+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免疫调节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之一, ① 一 ⑩ 表示相关过程, A—E 表示细胞,甲、乙、丙表示相关物质。 请据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物质甲是,物质乙是,物质丙是。分析图示可知,第二次注射甲时,产生的浆细胞来源于(填字母)。2.既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免疫细胞是上图中(填字母)。在图中众多类型的免疫细胞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填字母)。3.当甲与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的丙结合后,释放的组织胺参与调节,引起哮喘等症状,这种疾病在免疫学上叫。+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较难 已知一定浓度的赤霉素能促进水稻幼苗第二叶的叶鞘生长,且外加浓度为 1mg / L~100mg /L 时,叶鞘生长量与外加赤霉素浓度的对数值呈线性关系。现以水稻幼苗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通过建立标准曲线 ( 直线形式 ) ,测定某一待测赤霉素溶液的浓度,请完成实验思路。 材料与用具 : 生长状况一致的只有第一叶的水稻幼苗若干,水稻幼苗培养液、 1g /L 赤霉素溶液、待测赤霉素溶液、蒸馏水、烧杯、培养皿、直尺等。 ( 要求与说明 : 培养过程中条件适宜,溶液配制及指标测量的具体操作不做要求。 ) (1) ①配置一定浓度梯度的赤霉素溶液②取适量的待测赤霉素溶液、等量上述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溶液④测量各组幼苗第二叶的叶稍长度,并记录⑤待测赤霉素溶液的浓度(2)如图 坐标轴,直线,直线起点坐标轴为赤霉素溶液浓度对第二叶叶鞘长度影响的标准曲线(或赤霉素溶液浓度对数值与第二叶叶鞘长度关系的标准曲线,或不同浓度赤霉素溶液与水稻第二叶叶鞘生长量的标准曲线)(体现浓度与长度的关系就行,合理就给分)(3)适当稀释待测赤霉素溶液 1.实验思路①用蒸馏水和1g/L的赤霉素溶液;②分别加入到不同烧杯,并标号;③在上述不同烧杯中各加入等量的水稻幼苗培养液、5株水稻幼苗,放置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并保持培养液中赤霉素浓度基本稳定;④培养适宜时间后,;⑤统计数据后绘制标准曲线,再通过标准曲线确定。2.实验结果(建一个坐标系,绘制预测标准曲线):______________。3.实验分析若待测溶液组水稻第二叶的叶鞘长度大于标准曲线中叶鞘长度的最大值,应预估并,再重新实验。+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较易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某小组 做了如下实验并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 第一步:取 个 150ml 的锥形瓶分别装入 100ml 马铃薯培养液,高压蒸汽灭菌。 第二步:待培养液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少量酵母菌菌种。 第三步:在适宜温度等条件下培养,每隔一段时间取样,用 台盼蓝 染色,检测并计算每个培养瓶中酵母菌活菌数量,然后计算平均值,最后绘制成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培养基必须灭菌处理,以及接种酵母菌时要求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理由是。2.种群密度是指。3.由于酵母菌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可以采取法,下列有关酵母菌数目检测的说法正确的是。A.本实验不需要再设置对照组,但需要做重复实验B.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静置片刻后从试管底部吸取培养液C.计数时先将培养液滴加在计数室中间,再盖上盖玻片,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D.镜检计数时,需计数小方格内、小方格相邻两条界线及其夹角上所有细胞4.工业酿酒时,需延长ab段,为此可采取的措施有:、。(写两个)+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