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原创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复制链接]

参数


密度(株/m2)
6.77
13.3
均高(cm)
16.21
146.46
地上干重(g/m2)
243.07
443.97

A.区域甲的狼尾草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区域甲与区域乙的群落结构相同
C.区域乙的狼尾草种群密度不会发生改变
D.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麋鹿数量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某种蝇是家禽的毁灭性寄生虫,用杀虫剂和电离辐射分别处理这种蝇的两个数量相同的群体,电离辐射能导致雄蝇不育,实验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B.若对a组第7代起改用另一种杀虫剂处理,预计群体7-14代数量变化曲线会与图中b曲线相似
C.用杀虫剂处理1代后数量逐渐回升,是具抗药性的个体在定向的自然选择中得到保存并继续繁殖的结果
D.用电离辐射的方法比用杀虫剂灭虫效果好,还可避免污染保护环境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叶色变异是由体细胞突变引起的芽变现象。红叶杨由绿叶杨芽变后选育形成,其叶绿体基粒类囊体减少,光合速率减小,液泡中花青素含量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红叶杨叶肉细胞中的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检测
B.两种杨树叶绿体基粒类囊体的差异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C.两种杨树叶光合速率可通过“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作比较
D.红叶杨细胞中花青素绝对含量可通过“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测定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图是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若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2、4、5均为杂合子
C.若该病为白化病,则7号患病的概率是1/2
D.若该病为红绿色盲,则男孩7号患病的概率是1/4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难
某生物体内一种有毒的KF多肽由7个D构型氨基酸(蛋白质中的氨基酸都是L构型)、2个非蛋白源氨基酸构成,这样的多肽很难通过常规的中心法则合成。研究发现这是一类绕过中心法则的多肽合成通路——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NRPS是一个模块化的“流水线”,每个模块根据其特殊的三维构象挑选出特定的底物氨基酸,将其连在上一个模块制造好的多肽链上,然后传递给下一个模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F多肽彻底水解的产物都可作为原料在核糖体上合成细胞的呼吸酶
B.NRPS催化生成的多肽仍受常规的64个密码子和21种氨基酸的限制
C.特定的氨基酸与NRPS模块中特殊的三维构象结合并合成特定顺序的多肽
D.NRPS的产物具有极高的多样性和可变性,这不利于生物相互竞争和共同进化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如图是某雌性哺乳动物体内某细胞分裂时期示意图,其中A表示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①部位的基因发生了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该基因突变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之间
C.该突变基因是A基因的等位基因,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D.该突变基因有可能遗传给后代,从而使后代性状发生改变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人体的某种细胞因子(BAFF)能够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BAFF基因过度表达会使T细胞产生的炎性因子过多,引发胰腺炎症并大量破坏胰岛B细胞,导致Ⅰ型糖尿病;这些炎性因子也会使得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Ⅱ型糖尿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Ⅰ型糖尿病是免疫功能缺陷导致的自身免疫病
B.Ⅰ型糖尿病患者的多尿症状是由于多饮引起的
C.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含量可能高于正常人变
D.BAFF基因缺陷会导致机体细胞免疫能力下降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竹子中纤维素含量很高。大熊猫每天要吃大量竹子,但一般只能利用其中一小部分纤维素。研究表明,大熊猫的基因组缺少编码纤维素酶的基因,但是肠道中有多种纤维素分解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熊猫未消化的纤维素会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B.纤维素分解菌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大熊猫与其肠道内某种纤维素分解菌是竞争关系
D.能量流动的方向是竹子→大熊猫,或竹子→纤维素分解菌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生长素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高浓度生长素可增强乙烯合成过程中ACC酶的活性,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会抑制转运蛋白AUX1和PIN1的活性,AUX1和PIN1分别为控制生长素进出细胞的载体蛋白。下列关于顶端优势解释错误的是( )
A.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到达侧芽需要载体的协助
B.顶芽合成乙烯运输到侧芽抑制生长素的运输
C.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促进了侧芽乙烯的合成
D.乙烯通过抑制侧芽生长素的运输影响其生长

※题型:多选题※知识点:多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细菌紫膜质是一种膜蛋白,ATP合成酶能将H+势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科学家分别将细菌紫膜质和ATP合成酶重组到脂质体(一种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人工膜)上,在光照条件下,观察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ATP合成酶不能将光能直接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
C.ATP合成酶既具有催化作用也具有运输作用
D.破坏跨膜H+浓度梯度对ATP的合成无影响

※题型:多选题※知识点:多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果蝇的红眼和白眼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长翅和残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一群长翅红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子代果蝇
长翅红眼
残翅红眼
长翅白眼
残翅白眼
雌果蝇
3/8
1/8


雄果蝇
9/32
3/32
3/32
1/32

A.控制果蝇眼色和翅长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F1长翅红眼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4
C.亲代雌果蝇能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且比例为1∶1∶1∶1
D.若让F1全部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随机交配,F2中长翅红眼果蝇所占的比例是21/32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拟柱胞藻
是一种水华蓝藻,其色素分布于光合片层上。
拟柱胞藻
优先利用水体中的
CO

,也能利用水体中的
(
胞外碳酸酐酶催化
分解为
CO

)
。科研人员用不同浓度的
CO

驯化培养
拟柱胞
藻,
天后依次获得藻种


。测定藻种


胞外碳酸酐酶活力并探究不同浓度
NaHCO

溶液对藻种


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请回答:
1.拟柱胞藻细胞产生O2的场所是,产生O2来自于(过程)。2.经过20天的驯化培养,藻种1、2、3中种群数量最大的是。3.据图1分析,在低浓度CO2水体中,拟柱胞藻能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这是因为。4.图2中,B点净光合速率比A点高的原因是_________。A点之前藻种1、2、3净光合速率相等的原因是_________。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较难
研究人员发现某野生稻品种甲
号染色体上具有抗病基因
H
号染色体上具有耐缺氮基因
T
,而华南籼稻优良品种乙染色体相应位置均为隐性基因。将甲、乙杂交,
F

自交,用
PCR
方法检测
F

群体中不同植株的基因型,发现不同基因型个体数如下
表。

HH
Hh
hh
TT
Tt
tt
12
71
60
54
97
49

1.耐缺氮性状的遗传遵循定律,判断的依据是。2.F2群体中HH、Hh、hh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总是1:6:5,(选填“符合”或“不符合”)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比例。研究人员推测“F1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而带有H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请设计杂交实验检验上述推测,并写出支持上述推测的子代性状及数量比。3.进一步研究发现品种乙7号染色体上有两个紧密连锁在一起的基因P1和P2(如图),P1编码抑制花粉发育的毒性蛋白,P2编码能解除该毒性蛋白作用的保护性蛋白。品种甲7号染色体上无基因P1和P21带有H基因花粉成活率低的原因是P1在分裂时期表达,而P2在细胞中表达。②P1和P2被称为自私基因,其“自私性”的意义是使更多地传递给子代,“自私”地维持了物种自身的稳定性。4.科研人员利用杂交育种技术改良乙水稻,获得了HHTT型乙水稻新品种。最终选出的植株中,部分个体含P1P2基因,部分不含,应保存其中哪一类?请分析说明理由。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2020
年对世界造成十分严重影响的新冠肺炎病,是由新型冠状病毒
(
COVID
-19)
感染引起。该病毒为单股正链
RNA(+RNA)
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通过人的口腔、呼吸道黏膜感染人体。可以用核酸试剂盒检测。戴口罩可有效预防感染。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试剂盒检测的原理:。(至少写2种)2.新型冠状病毒不是通过皮肤细胞感染,而是通过黏膜细胞感染,其原因是。3.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寄生在宿主细胞中,能识别被寄生的寄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新型冠状病毒被释放出来,而后会被免疫产生的所凝集,使之失去侵染能力,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4.假定病毒基因组+RNA含有8000个碱基,其中A和U占碱基总数的40%。以病毒基因组+RNA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的过程共需要碱基G和C个。5.病毒寄生在蝙蝠体内,但不会引起蝙蝠大量死亡,这是病毒和蝙蝠两种生物长期的结果。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物种保护候鸟栖息的重要场所。受土地资源开发、石油开采和土壤盐碱化等因素的影响,该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生态系统一度退化严重。自
2002
年起,人们在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
2012
年,研究者对黄河北岸试验区内实施不同修复措施的
个区域进行了调查,部分数据如下表
:




生态修复措施
完全自然恢复
修筑堤坝,堤坝上栽植本土
护坡植物,每年注人淡水
人工栽植杨树、白蜡和杨
树一白蜡混交林,每年注人淡水
植被物种数(种)
10
12
优势种
碱蓬、柽柳
芦苇、白茅、柽柳
野大豆、芦苇、白茅、茵陈蒿、
节节草、泥胡菜

 
回答下列问题
:
1.甲、乙、丙三个区域的植被类型不同,体现了群落的结构,造成甲、乙区域植被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试验区内植被恢复状况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2.调查甲区域物种丰富度时,在该区域内设置1条样带,每隔20米做一个1m×1m的样方。该取样方法是,其目的是要做到,以避免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生态修复之前,在乙区域中分布着部分农田,退耕还湿前后,该区域中田鼠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值M代表的生物学含义是,数值N较小的原因可能是。

4.经过生态修复后,三个区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是,其原因是。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叶绿体内膜上具有许多运输蛋白,如图就是其中的一种——二羧酸交换载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B.苹果酸和延胡索酸出入叶绿体内膜可说明载体无特异性
C.苹果酸运出叶绿体内膜的方式与人体中K+出细胞方式相同
D.延胡索酸与苹果酸进出叶绿体内膜时伴随着磷脂的运动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科学家利用人工液体环境中的蛙心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实验一:刺激蛙心①的迷走神经,使其心率下降,收集其液体转移给蛙心②;实验二:刺激蛙心①的交感神经,使其心率加快,收集其液体转移给蛙心②。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B.蛙心②的心率下降或加快,说明①号蛙心的神经释放神经递质
C.反复刺激蛙心①的迷走神经,产生的动作电位的峰值会逐渐增大
D.蛙心的神经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麋鹿是适应湿地环境的大型食草动物。因麋鹿对植物的取食和踩踏,导致其喜食的植物数量显著下降,狼尾草成为草场上的优势种。研究人员在保护区划出了植被状态相同的甲、乙两片区域,其中甲区域允许麋鹿进入采食,乙区域不允许。一段时间后测量其主要食物狼尾草生长的相关参数,结果如下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