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科研人员对某RNA病毒进行基因测序,确定了该病毒感染过程中所需关键蛋白的基因,并通过基因工程制造出相应疫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毒的基因中可出现胸腺嘧啶 B.关键蛋白由病毒的核糖体合成 C.该疫苗能与关键蛋白特异性结合 D.该疫苗可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我国科学家通过敲除水稻基因组中3个控制减数分裂的基因和1个孤雌生殖相关基因获得了Fix植株,实现了“孤雌生殖”。如图为Fix植株的生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Fix植株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C.基因缺失导致雄配子染色体降解从而实现孤雌生殖 D.基因缺失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某闭花授粉植物的花色有紫色和白色,株高有高茎和矮茎。现用矮茎紫花植株与高茎白花植株进行杂交,结果发现F1中只有一株表现为矮茎紫花(记作植株A),其余均表现为高茎紫花。F1中高茎紫花自交,F2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矮茎白花=27:21:9:7,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植物的株高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F2中高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9种 C.F2高茎紫花植株中纯合子占1/27 D.植株A的产生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单体(2n–1)是指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缺失一条的个体,能产生含n条染色体和n–1条染色体的两种配子,可用于基因定位。在野生型烟草(2n=48)中发现一株隐性突变体,人工构建一系列缺少不同染色体的野生型单体,并分别与该突变体杂交,留种并单独种植,即可判断突变基因的染色体位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减数分裂过程中某对同源染色体移向一极可导致单体形成 B.需要人工构建48种野生型单体分别与隐性突变体杂交 C.若某单体后代出现突变型植株,说明突变基因位于该单体所缺少的染色体上 D.若后代野生型:突变型为1:1,说明单体产生的两种配子的存活率相同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在寒冷的冬天,很多人选择晨跑来锻炼身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晨跑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的有氧呼吸 B.晨跑过程中血糖浓度降低,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 C.晨跑者疲劳时还能坚持跑完,控制该行为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干 D.晨跑结束后,通过体液调节可使呼吸、心率立即恢复正常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抗利尿激素(ADH)也称为血管升压素,该激素可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B.ADH由垂体合成并释放,通过血液运输到靶细胞 C.ADH通过增加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促进水的重吸收 D.水分子逆相对含量梯度从A侧运输到B侧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大脑海马体某些区域在受到重复刺激后可产生一种持续增强的突触效应,称为长时程增强作用,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谷氨酸是一种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释放 C.谷氨酸的释放实现了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D.N受体与A受体既可以识别谷氨酸,又可以运输离子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剥离枪乌贼巨大神经,分别浸在不同浓度的盐水中,给予同等强度刺激,测得膜电位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B.外界溶液Na+浓度下降,动作电位幅度下降 C.外界溶液Na+浓度下降,神经的静息电位升高 D.外界溶液Na+浓度下降,兴奋的传导速度可能减慢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用蒸馏水和适宜浓度的甲、乙两种生长调节物质,分别对3组高矮、粗细等生理状况一致的杨树幼苗进行喷涂处理,2个月后的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处理 植株测定结果 叶片测定结果 株高(cm) 茎叶干重(g/株) 单叶面积(cm2) 叶绿素含量(mg/cm2) 蒸馏水 55.3 85.6 108.4 1.05 甲 68.2 119.5 120.6 1.12 乙 43.8 90.4 88.2 1.13
A.物质甲、乙的生理作用相反 B.物质乙在影响株高方面与赤霉素具有拮抗作用 C.物质乙可提高单个叶片的叶绿素总量 D.物质乙对植物光合作用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是指不同天敌共享同一猎物,其中一种天敌捕食共同猎物的同时还捕食另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捕食者,另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猎物。某生态系统中瓢虫与寄生蜂、蚜虫三者之间存在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其中寄生蜂既是猎物又是捕食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瓢虫与寄生蜂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B.瓢虫属于集团内捕食者,蚜虫属于集团内猎物 C.瓢虫通过寄生蜂获得的能量要比蚜虫多 D.瓢虫在该生态系统中占据第二、三营养级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图为肾脏上皮细胞培养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丙过程指细胞在添加血清的合成培养基中原代培养 C.丙和丁过程均会出现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现象 D.丁过程是传代培养的细胞,不能保持二倍体核型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多选题※知识点:多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正常情况下,内质网膜上的PERK蛋白与Bip结合后处于失活状态。但当内质网腔内积累大量异常蛋白时,会使PERK蛋白恢复活性,最终引发细胞凋亡,其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B.异常蛋白增多后可从转录和翻译水平调控细胞凋亡 C.BCL–2基因与Bax基因的表达产物都可以促使细胞凋亡 D.通过药物提高PERK活性可以促进细胞调亡进而抑制肿瘤发生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多选题※知识点:多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亨廷顿舞蹈症(HD)患者是由显性基因H序列中的三个核苷酸(CAG)发生多次重复所致。下图表示某HD家系图(图1)及每个个体CAG重复序列扩增后的电泳结果(图2)。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H基因中CAG重复25次就可以引起个体发病 C.与Ⅰ-1比较,Ⅱ-1未患病,说明是否发病可能与年龄有关 D.Ⅰ-1产生配子时,H基因中CAG的重复次数会增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多选题※知识点:多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当感知到危险时,线虫神经元会释放大量酪胺,触发逃跑反应,使线虫能够逃脱“敌人”。酪胺的部分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酪胺可促使细胞吸收葡萄糖以满足逃跑反应所需能量 C.与人体肾上腺素类似,酪胺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D.酪胺发挥作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多选题※知识点:多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以生物的有机物积累量(生物量)为指标,统计某农田在退耕3年、10年及30年后生态系统中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生物量所占比例,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B.在退耕农田上群落演替的方向为草本→灌木→乔木 C.在10~30年间,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基本不变 D.在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基本不变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抗PD–L1单克隆抗体能与癌细胞膜表面的PD–L1特异性结合,因而具有治疗某些癌症的作用。下图是制备抗PD–L1单克隆抗体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多孔玻璃板中的细胞为B淋巴细胞和鼠瘤细胞的融合细胞 C.图中细胞集落a~d既能大量繁殖,又能产生抗体 D.图中细胞集落a可用于扩大化培养生产抗PD–L1单克隆抗体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玉米 ( 2n =20 ) 是雌雄同体异花植物,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提高玉米产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利用杂交种 ( F
) 的杂种优势。科研人员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突变株,利用该突变株培育出了雄性不育系,极大简化了育种程序。回答下列问题: 1.杂交种虽然具有杂种优势,却需年年制种,原因是。为了获得杂交种,需要对去雄。2.玉米的育性与雄性不育由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将雄性不育突变株与普通玉米杂交,获得的F1表现为可育,F1自交,F2中可育与不育的植株数量比约为3:1,出现该比例的原因是。3.玉米种皮的颜色黄色对白色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Y、y)控制。为了更好的筛选不育系,进行如下操作:Ⅰ.用基因重组技术将育性相关基因与种皮颜色基因紧密连锁在同一对染色体上;![]()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UCP1 是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 H
+
转运蛋白,能消除线粒体内膜两侧的 H
+
浓度梯度,使 H
+
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较多转化为热能,
UCP1 基因主要在褐色脂肪组织中表达。人体长期暴露于冷环境下,可出现一系列的适应性反应,其中骨骼肌战栗程度和 UCP1 总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以降低热量散失,此机制不足以维持体温恒定时,机体最初会通过增加产热以补充热量。 2.随着冷暴露时间的延长,骨骼肌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填“增强”或“减弱”),能够引起机体发生战栗的环境温度(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UCP1转运H+的方式是。机体为适应寒冷环境,其产热途径发生的转变为。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生物兴趣小组对某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进行了调查,并绘制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物质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流动,据图分析,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2.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农作物通过过程①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固定在农作物体内。土壤碳库中的有机物由分解者通过过程②转变成无机物重新被植物利用。3.碳元素在大气碳库、植物碳库和土壤碳库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人类活动(填“加速”或“减缓”)了碳循环的进程。4.有同学认为生态系统物质是循环利用的,无需不断向农田中施加肥料。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观点?,请给出你的理由。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