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研究发现,水稻体内的PsbS蛋白能激活叶绿体内专门的抗病基因,使水稻免于患稻瘟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稻细胞合成PsbS蛋白的过程中,有RNA聚合酶等多种酶的参与 B.水稻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 C.PsbS蛋白的生物活性与其空间结构有关,温度过高会导致PsbS蛋白失活 D.叶绿体内的抗病基因复制的过程中,会出现DNA-蛋白质复合物+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在一段能编码蛋白质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中,如果其中部替换了1个核苷酸对,则不可能出现的后果是( ) A.没有蛋白质产物 B.翻译的蛋白质结构不发生改变 C.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了多个氨基酸 D.翻译的蛋白质所决定的性状会发生改变+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某同学将活酵母菌和淀粉溶液装进饮料瓶,预留 条件 原料 变化 产物 呼吸作用场所 酵母菌10g(25℃) 淀粉溶液 瓶子膨胀,溶液出现气泡,溶液变暖 甲 乙 A.酵母菌一般不直接以淀粉作为呼吸作用的底物 B.大量的O2 使溶液出现气泡和瓶子膨胀 C.有机物经酵母菌发酵后只转化为ATP和热能 D.甲为酒精,乙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图为甲、乙两家族关于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乙家族所患疾病为伴性遗传病,且两家族均不携带对方家族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B.在甲家族中,Ⅲ-8的基因型与Ⅱ-6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 C.若甲家族中的Ⅱ-6与乙家族中的Ⅱ-4婚配,则生育的男孩中患两种病的概率是1/2 D.若乙家族中的Ⅲ-8与正常女性婚配,则生育的女儿均患乙病、儿子均正常+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中等 昼夜温差是由白天温度的最高值和夜间温度的最低值之差决定的。为研究正、负昼夜温差对果实膨大期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人工气候室内设置 个昼夜温差水平,即 -18 ℃ (16 ℃ /34 ℃ ) 、 -12 ℃ (19 ℃ /31 ℃ ) 、 ℃ (25 ℃ /25 ℃ ) 、 +12 ℃ (31 ℃ /19 ℃ ) 、 +18 ℃ (34 ℃ /16 ℃ ) ,结果如表所示 ( 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各数据的单位不作要求 ) 。请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昼夜温差处理 ( ℃ ) -18 -12 +12 +18 净光合速率 6.20 7.32 9.45 14.34 12.16 叶片气孔导度 0.15 0.16 0.20 0.24 0.22 叶绿素 a 含量 1.63 1.72 1.81 2.20 2.01 叶绿素 b 含量 0.48 0.54 0.63 0.81 0.72 1.温度主要通过影响来影响植物代谢活动。叶片气孔导度的大小、叶绿素含量分别通过直接影响、来影响番茄的光合速率。2.本实验以零昼夜温差为对照,在日平均温度(填“相等”或“不等”)的情况下设置昼夜温差。3.由上表分析,与昼夜温差为+12℃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相比,昼夜温差为+18℃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较低,原因是。+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阿尔茨海默病 ( AD ) 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与记忆形成密切相关的大脑海马区萎缩明显。药物 X 能降低海马区神经细胞的凋亡率,研究人员利用正常小鼠和构建的 AD 模型小鼠来验证药物 X 有治疗 AD 的效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需要测量小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率,细胞凋亡是指。2.将正常小鼠和AD模型小鼠分为甲、乙、丙三组;向甲组正常小鼠侧脑室注射2?L生理盐水,向乙组AD模型小鼠侧脑室注射,向丙组AD模型小鼠侧脑室注射2?L生理盐水。预测三组小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率最高的是组小鼠。3.研究发现,药物X通过促进海马区神经细胞中HIF-la蛋白的合成来抑制细胞凋亡,则需要在(2)的实验基础上,测量,预期结果是。+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 生物 一 选修 : 生物技术实践 ]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一种多糖,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秸秆中。利用纤维素酶将秸秆降解,再制备燃料乙醇,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纤维素诺卡氏菌能将植物秸秆降解产生葡萄糖.主要依赖产生的纤维素酶,该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_________。下图是在实验室中获得的纤维素诺卡氏菌接种量与降解纤维素所产生葡萄糖的关系示意图。当菌接种量大于30mL时.葡萄糖浓度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2.从细菌体内提取出来的纤维素酶首先要检测,以便更好地将酶用于生产。在降解秸秆产生萄萄糖的过程中,为了使酶能反复利用.可采用技术。 3.用获得的糖液发酵产生乙醇的过程中,发酵罐不应该完全密封,主要的原因是______。4.为检测发酵液中酿酒酵母的数量.取1mL发酵液稀释1000倍。分别将0.1mL的发酵液涂布在4个平板上。经培养后4个平板的菌落数分别是58、60、56和28侧发酵液中酿酒酵母的数量为______个/mL.该统计结果往往低于实际活菌值.原因是_______。+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