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分离各种细胞器 B.摩尔根采用了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D.证明DNA复制方式的实验采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科学家分离出两个蛙心进行心脏灌流实验,蛙心2的神经被剥离,蛙心1的神经未被剥离,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B.电刺激蛙心1的神经之前,两个蛙心的收缩频率基本一致 C.蛙心1的电信号可以直接传递给蛙心2改变其节律 D.受到电刺激的蛙心1神经产生了抑制蛙心2收缩的化学物质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探索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艾弗里实验证明了DNA可从一种生物转移到另一种生物 B.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过程利用了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C.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离心后的大肠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D.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严格控制时间能减小实验误差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在探究NAA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过程中,甲、乙、丙三个小组各自独立进行了预实验,且根据实验结果绘制了坐标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预实验必须设置清水或蒸馏水处理组作为空白对照 B.在扦插时要去掉插条上的成熟叶片,以提高成活率 C.甲、乙两组的实验结果存在明显错误 D.丙组实验结果表明存在促进生根效果相同的两个NAA浓度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图甲所示的是种子萌发破土时产生的“顶端弯钩”,研究表明,“顶端弯钩”的形成与HLSI蛋白的合成有关。图乙是针对于“顶端弯钩”产生机理的实验探究。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的自变量为乙烯或茉莉素的有无 B.“顶端弯钩”的形成减小了子叶在出土过程中的机械伤害 C.“顶端弯钩”产生机理是茉莉素促进HLSI蛋白的合成 D.茉莉素能拮抗乙烯在“顶端弯钩”形成中的作用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较难 利用洋葱根尖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请根据相关实验回答。1.实验过程中,通常所用的染色剂是,染色的目的是。低倍镜下,某同学观察到的正方形细胞所占的比例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2.为确定根尖适合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部位,丙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①取相同大小的洋葱若干,等分成A、B两组,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②A组加入适量的清水,B组加入等量的用15N标记的(答“UTP”或“dTTP”)溶液(UTP表示三磷酸尿苷,dTTP表示三磷酸脱氧胸苷)。待根长至5cm时,测量不同部位的放射性。实验组中最适取材部位是放射性强的区域,原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探究题※知识点:探究题※试题难度:较难 人类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以后 很快便将它应用在生物学的研究中 为探明许多生命过程的奥秘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请回答 :
 1.用含3H标记的亮氨酸的培养液体外培养如图一所示细胞,该细胞内合成和分泌抗体的过程中,依次经过了哪些细胞结构(填图示符号)该过程体现了细胞结构在功能上的。 2.将小球藻装在密闭容器中,一直给予适宜温度和光照。通入14CO2,反应时间为0.5s时,14C出现在C3中;反应时间为5s时,14C出现在C5中。最终探明了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的途径是:,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该实验是通过控制(变量)来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 3.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部分步骤,据图二回答下列问题:若图中C有大量的放射性,则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用__________(填“32P”或“35S”)标记的DNA。在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__________。
 4.为了验证燕麦幼苗的IAA在极性运输时是否以重力为动力,有人利用燕麦幼苗、刀片、放射性14C检测仪器、含14C—IAA的琼脂块(供体块)和空白琼脂块(受体块)进行四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5.上述实验中同位素的作用是,共同的实验观测指标是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较难 “探究”是高中生物学习的重要内容,是以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为核心的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酵母菌在O2充足条件下不能进行酒精发酵的原因是O2抑制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还是有氧呼吸产生的ATP抑制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的实验:材料用具:锥形瓶、含酵母菌的培养液(试剂1),酵母菌破碎后经离心处理得到的只含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试剂2)和只含有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物(试剂3)、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ATP溶液、蒸馏水、橡皮管夹若干、其他常用器材和试剂。 实验步骤:①取锥形瓶等连接成如图所示的装置三套,依次编号为A、B、C,设定A套为对照组。锥形瓶1中都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锥形瓶3中都加入等量的澄清的石灰水。②A装置的锥形瓶2中加入;B装置的锥形瓶2中加入10mL试剂2、10mL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2mLATP溶液;C装置的锥形瓶2中加入10mL试剂2、10mL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2mL蒸馏水。③A、B、C三套装置均先持续通入氮气1min,除去锥形瓶中的氧气,再将A、B、C三套装置分别作如下处理:A套持续通入氮气,B套持续通入,C套持续通入。④将三套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10h。⑤观察,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无氧呼吸。2.探究二氯二乙胺能否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实验:材料用具:肝部长有肿瘤的小鼠,不同浓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蒸馏水,生理盐水,含有全部营养物质的细胞培养液,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试管,吸管等。实验步骤:a.取洁净的培养皿一个,加入适量培养液,从小鼠肝部切取肿瘤组织,剪碎,并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开来,置于培养皿中培养;b.取洁净的试管5支,加入等量培养液,编号1、2、3、4、5,并在1~4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不同浓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5号试管中加入;c.从培养皿中吸取等量的培养液置于1~5号试管中,震荡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d.从静置的5支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置于血球计数板上,在显微镜下计数,记录数据。实验分析:①该实验的实验组是号试管。上述实验步骤d中测量到的数据是否准确,请判断作出解释:。②另有同学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如图结果: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有: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增殖,且在一定范围内,随二氯二乙胺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