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测试B卷(提升)

[复制链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培养某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测量其细胞周期为G1期(DNA合成准备期)10h、S期(DNA复制期)8h、G2期(纺锤丝形成准备期)4h,分裂期2h。一个细胞的DNA相对含量和细胞数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若在培养液中加入DNA聚合酶抑制剂培养30h,再更换到不含DNA聚合酶抑制剂的培养液中培养4h。结果一个细胞的DNA相对量和细胞数的关系最符合(   )
A.
B.
C.
D.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下图为动物细胞分裂某时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A.甲在分裂前期倍增并移向细胞两极
B.乙和丙在组成成分上有明显差异
C.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两倍
D.该时期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物质减少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图为四种不同植物细胞(a、b、c、d)的细胞周期统计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四种细胞的细胞周期中,分裂期都长于分裂间期
B.若用图示细胞来观察有丝分裂各时期,最适合的材料是d
C.这四种细胞分裂期的各个时期之间都有明显的界限
D.细胞周期越长的细胞,其分裂期占时越短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对几种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结果如图所示,有关假设和推论正确的是(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A.若图甲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下一时期细胞中央将出现赤道板
B.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C.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染色体的着丝点可能排列在赤道板上
D.若图丙表示雄果蝇体内(二倍体)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有几项(   )
①老年人体内仍然存在着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②分化后的不同组织细胞其蛋白质种类完全不同③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多细胞生物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④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白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⑤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结果⑥从细胞亚显微结构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细胞器的数目、形态、结构、功能及细胞质基质成分和功能改变的结果⑦从蛋白质分子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蛋白质种类、数量、功能改变的结果,这是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⑧从核酸分子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4项        B.3项        C.2项        D.1项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中等
回答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
1.在某有丝分裂野生型酵母(2n)细胞周期的某一阶段,线粒体会被纺锤体推向细胞两极。下列关于该酵母细胞分裂间期亚显微结构的推测中,正确的是(  )(多选)。
A.酵母细胞是真核生物,所以能观察到核仁
B.酵母细胞的分裂间期具有完整的核膜,所以能观察到核孔
C.因为是分裂间期,所以一定能观察到2n条细丝状的染色质
D.酵母细胞在分列过程中能形成纺锤体,所以在间期一定能观察到中心体
2.该酵母某突变株的细胞周期进程及核物质的分配与野生型相同,但细胞分裂的结果不同。图1显示该突变株细胞分裂过程中线粒体分配与细胞质分配之间的关系。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据图判断,该突变株发生一次细胞分裂后,其中一个子细胞(  )
A.未获得亲代细胞的线粒体
B.获得亲代细胞45%左右的线粒体
C.未获得亲代细胞的核物质
D.获得亲代细胞65%左右的细胞质
3.在图1时间轴上0时刻,该突变株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模式最可能是图2各模式图中的。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4.该突变株的细胞周期长度是(选择下列编号回答),结合图及细胞周期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写出分析过程。
①约25分钟 ②约40分钟 ③约45分钟 ④90分钟以上

※题型:读图填空题※知识点:读图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

~

为各个时期的细胞,
a
~
c
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