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二同步训练:(17)第五章 综合练习

[复制链接]

 世代
甲箱
乙箱
果蝇数
A
T1
E
果蝇数
A
T2
E
第一代
20
100%
0
64%
20
100%
0
65%
第四代
350
89%
15%
64.8%
285
97%
8%
65.5%
第七代
500
67%
52%
65.2%
420
96%
66%
65.8%
第十代
560
61%
89%
65%
430
95%
93%
65%

 甲、乙两箱果绳的基因库较大的是频率基本稳定的基因是,第十代时,甲箱中果蝇的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按照达尔文进化论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活在地穴水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
B.食蚁兽的长舌是因长期添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伸长所致
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进行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
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理论的是(   )
A.长颈鹿最初都是短颈
B.长颈鹿在缺乏青草时,只能吃树上叶片,由于颈的经常使用而逐渐变长
C.长颈鹿的长颈必须通过长期遗传和变异,逐代选择才能形成
D.长颈鹿的长颈是由环境引起的,所以说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别认为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
A.个体、个体     B.个体、种群     C.种群、种群     D.种群、个体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在一个种群中,D对d为显性,基因型DD的比例占25%,基因型Dd的比例占50%,基因型dd的比例占25%。若基因型为dd的个体失去求偶繁殖能力,则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隐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A.1/16       B.1/9        C.1/8        D.1/4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在某海岛上的人群中存在某种单基因显性遗传病,经调查,该病显性基因的频率为P。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若该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该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p
B.若该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该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为2p-p2
C.若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病在男女群体中的发病率基本相同
D.若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无法通过产前诊断确定胎儿是否患病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A.在Ⅰ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60%
B.Ⅱ段发生剧变的过程中,A和a基因频率可能相同
C.Aa个体在Ⅰ、Ⅲ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D.在Ⅲ段,隐性个体比显性个体的适应能力更强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16世纪末,明代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金鱼育种的经验时说:“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以培养,自然奇品悉具。”其中“逐日去其不佳者”和“分数缸饲养”的作用分别是(   )
A.自然选择,地理隔离           B.人工选择,地理隔离
C.自然选择,生殖隔离           D.人工选择,生殖隔离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自然界中新物种的形成方式最常见的是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这种方式不需要下列哪一环节的作用(  )
A.提供进化原材料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B.使种群基因库中基因定向变异的特殊环境
C.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自然选择
D.阻断不同种群间发生基因交流的隔离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是否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D.共同进化仅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捕食者的存在可促进被捕食者的进化
B.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表现型
D.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捕食者的存在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B.可遗传变异提高了种群的基因多样性
C.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D.种群内部个体间的差异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某种食蚜蝇的幼虫以蚜虫为食,雌性食蚜绳一般会将卵产在蚜虫的附近;长瓣兜兰为吸引昆虫前来帮助其传粉,花瓣基部长有形似蚜虫的小突起,吸引雌性食蚜蝇前来产卵,但长瓣兜兰不能为食蚜蝇幼虫提供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食蚜蝇和长瓣兜兰之间存在共同进化
B.食蚜蝇和长瓣兜兰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
C.食蚜蝇、蚜虫和长瓣兜兰构成生物群落
D.从能量流动角度可知食蚜蝇生存更占优势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下列不属于生物共同进化实例的是(  )
A.猎豹捕食斑马
B.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传粉的蛾
C.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剧增
D.光合生物出现后,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

※题型:读图填空题※知识点:读图填空题※试题难度:较难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
随着生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对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如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
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
其他环境条件一致。

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
2.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绳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以此推断,甲、乙两果蝇品系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
3.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两箱分养造成,当两箱中的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不同,导致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差异。
4.下表是甲、乙两箱中果蝇部分等位基因[A-a、T(T1、T2)-t、E-e]的显性基因频率统计数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