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生物试卷

[复制链接]

公羊
母羊
P
纯合有角
纯合无角
F1
有角
无角
F2
有角:无角=3:1
有角:无角=1:3

1.现用多对纯合有角公羊和纯合无角母羊杂交,结果如下:对上述实验结果的一种合理解释为:在公羊中,AA和Aa基因型决定有角,基因型决定无角:在母羊中,基因型决定有角,基因型决定无角。2.为了确定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F2中黑毛:白毛=3:1,根据这实验数据无法做出准确判断,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F2,若,则B、b位于X染色体上。3.假设第(1)题中的解释成立,且B、b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用多对杂合无角黑毛公羊和杂合有角黑毛母羊杂交,得到足够多的子一代,则F1的基因型有种。让多只纯合无角白毛母羊与F1中成年有角黑毛公羊交配,所得子代中母羊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蛋白质和核酸是细胞中的重要大分子物质,下列关于这两种大分子物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B.核酸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
C.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既有蛋白质也有核酸
D.蛋白质中的化学键只有肽键,核酸中只存在磷酸二酯键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核孔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
B.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C.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在分裂期会高度螺旋化
D.核膜由四层磷脂分子组成,蛋白质、RNA等大分子可以穿过核膜进出细胞核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T2噬菌体、蓝藻和酵母菌具有的共性是(   )
A.能进行有丝分裂            B.有遗传物质DNA
C.能独立完成DNA复制           D.有核糖体和中心体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酵母菌和霉菌的遗传物质都主要分布于染色体上
B.人体中存在多种细胞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C.只有具有中央大液泡的细胞才会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
D.虽然蓝藻没有叶绿体但其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核孔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
B.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C.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在分裂期会高度螺旋化
D.核膜由四层磷脂分子组成,蛋白质、RNA等大分子可以穿过核膜进出细胞核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图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子①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B.种子①和②均不能萌发形成幼苗
C.③是无机盐,在细胞中大多数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D.④主要是结合水,⑤主要是自由水,④和⑤可以相互转化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内流属于协助扩散
C.蜜饯腌制过程中蔗糖进入细胞属于主动运输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属于主动运输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植物细胞内线粒体与叶绿体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内膜、基质中分布着相同的酶
B.线粒体可为叶绿体提供CO2和ATP,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C.白天叶绿体可为线粒体提O2,并在线粒休内参与H2O的生成
D.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均含有DNA,在叶绿体基质中有光合色素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
溶液中,发现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在最初的
时间内不断减小,在随后的
时间内不断增大并恢复到原来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时间内水从细胞液进入外界溶液,t2时间内

开始从外界进入细胞液
B.
时间内细胞液中紫色程度逐渐变深,
时间内细胞液中紫色程度逐渐变浅
C.
时间内细胞液渗透压高于
溶液的渗透压,而
时间内两者正好相反
D.
时间内细胞出现质壁分离并复原的现象,表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
B.高温处理后的过氧化氢酶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
C.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胃蛋白酶的活性一定不同
D.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保存,有利于保持酶的活性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在剧烈运动中,肌肉处于短暂缺氧的状态,葡萄糖的消耗剧增,但产生的
增加不多。主要是因为(  )
A.大量能量随汗液蒸发散失
B.大量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
C.大量能量在乳酸中未释放出来
D.大量能量在酒精中未释放出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关于该酶促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pH=c时,e点为0
B.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C.温度降低5℃条件下,e点不移,d点右移
D.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人体内下列反应可在线粒体基质中发生的是(  )
①C3H6O3的生成②丙酮酸的氧化分解③转录形成RNA④水的利用⑤水的生成⑥ATP的生成A.①①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⑤                      D.②③⑤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ATP和细胞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在光下产生ATP的部位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B.细胞内的吸能反应均与ATP水解的反应相关联
C.光反应产生的ATP可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D.人在剧烈运动过程中呼吸强度较大,所以ATP的合成速率大于水解速率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图为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在晚间用绿光照射行道树,目的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以增加夜间空气中的氧气浓度②据图可知,同等光照强度下,用400~470m波长的光比白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③在经过纸层析法分离出来的色素带上,胡萝卜素的色素带在最上面④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都是可见光,波长范围大约是390~760mm⑤土壤中缺乏镁时620~670mm波长的光的利用量无明显变化(c)
A.②④⑤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⑤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图表示细胞的生命历程,其中甲~辛表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甲过程代表有丝分裂,乙过程中细胞分化并不改变细胞的遗传信息
B.丙过程的发生是由于致癌因子使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并表达的结果
C.丁过程与基因表达有关,只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并与戊过程有区别
D.己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小,辛过程体现了细胞全能性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图是绿色植物体内几项生理活动关系示意图,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过程是光合作用,②③④过程都是有氧呼吸
B.①过程是光反应,②过程是暗反应,③④过程都是无氧呼吸
C.能量A是光能,能量B、C和D中有一部分形成ATP
D.①②过程只能发生在植物细胞内,③④过程只能发生在动物细胞内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分裂方式都进行DNA分子的复制
B.两种分裂方式都进行同源染色体联会
C.两种分裂方式姐妹染色单体都要分离
D.两种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都有性染色体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了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S型细菌的DNA是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转化因子”
C.用32P和35S标记的两组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位置不同
D.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5N标记的1个DNA分子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复制3次,则含14N的脱氧核苷酸链有(  )
A.2条        B.6条        C.14条       D.16条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是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
B.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会出现着丝点分裂
C.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重组,从而使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多样性
D.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实验中可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图表示雄果蝇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图甲表示减数分裂,则图甲的CD段表示同源染色体分开
B.若图甲表示减数分裂,则图甲的BC段一个细胞中含有0条或1条Y染色体
C.若图甲表示减数分裂、图乙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CD段都发生着丝点分裂
D.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DE段一个细胞内只含有2个染色体组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过程中,细胞核的体积不断变小
B.细胞分化的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但mRNA的种类和数量会改变
C.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故细胞核中的DNA不存在解旋的现象
D.细胞生长过程中体积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提高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难
下列是人类探索遗传奥秘的几个经典实验,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因子,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C.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
D.许多科学家相继研究,将逆转录和RNA复制纳入细胞生物的中心法则范畴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图为DNA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④是1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DNA聚合酶可催化⑥或⑦键形成
C.解旋酶可断开⑤键,因此DNA的稳定性与⑤无关
D.A链和B链的方向相反,共具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自然界中植物花色的遗传多种多样,若某多年生植物的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一紫花植株自交,子代中紫花植株:红花植株:蓝花植株:白花植株=9:3:3:1。不考虑突变,下列对该植物花色的遗传情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红花植株与蓝花植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非白花植株:白花植株=3:1
B.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非白花植株:白花植株=3:1
C.紫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非白花植株:白花植株=7:1
D.蓝花植株与紫花植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非白花植株:白花植株=1:1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图为某遗传病的家系图,据图可以判断(   )
A.若该病为显性遗传病,Ⅰ1为杂合子
B.若该病为显性遗传病,Ⅰ2为杂合子
C.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
D.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Ⅱ4为纯合子

※题型:读图填空题※知识点:读图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图为生物体细胞内主要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图
请据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人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c有两种,二者利用方式的区别是。
2.b结构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有关,b功能多样性主要由肽链的决定。
3.d中与e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在细胞中的功能是。
4.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填“内”或“外”)表皮细胞,可以通过染色来观察DNA和e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操作步骤中要用盐酸水解,目的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中等
小麦种子中含有
α

β
两种淀粉酶,某学习小组对这两种淀粉酶活性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将等量的淀粉酶
(
℃活性不受影响
100
℃高温下失活)与
β
淀粉酶(
℃处理
15min
即失活)加适量蒸馏水混合,分为甲、乙、丙三组;
②甲组
℃下处理,乙组
℃水浴处理
15min
后取出,丙组
100
℃下处理
15min
后取出;
③甲、乙、丙三组分别在
℃条件下加入等量且足量的淀粉溶液;

一段时间后,测得甲、乙、丙三组淀粉剩余量分别为
a

b

c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上述两种酶存在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2.三组淀粉剩余量最多的是组(甲、乙、丙),原因是。
3.利用上述实验结果,如何大致比较25℃条件下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的大小?。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将长势相似的甲、乙两种植物分别置于两个同样大小密闭的透明容器内
给予一定强度的光照、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内
CO2
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与A点相比,B点时甲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变化是。装置内CO2浓度的下降速率逐渐减慢,其原因主要是。2.若将甲、乙两植物放在同一容器中,培养条件相同,生长较好的是,判断的依据是。3.在初始时间,若向容器中注入足量适宜浓度的 NaHCO3溶液,发现甲、乙植物的光合速率均不变,此时要提高植物的光合速率,采取的措施是。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某种山羊的性别决定为
XY
型。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A

a)
控制
;
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
(B

b)
控制
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请回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