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现有一粒黄色玉米,请从下列方案中选取一个既可判断其基因型又可保持其遗传特性的可能方案( ) A.观察该黄粒玉米,化验分析其化学成分 B.让其与白色玉米杂交,观察果穗上玉米粒色 C.进行同株异花传粉,观察果穗上玉米粒色 D.让其进行自花传粉,观察果穗上玉米粒色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拉布拉多犬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毛色,其中黑色(B)对棕色(b)为显性;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颜色的表达,颜色表达(E)对不表达(e)为显性。无论遗传的毛色是哪一种(黑色或棕色),颜色不表达导致拉布拉多犬的毛色为黄色。一位育种学家连续将一只棕色的拉布拉多犬与一只黄色的拉布拉多犬交配,子代小狗中有黑色和黄色两种。根据以上结果判断亲本最可能的基因型是( ) A.bbEe×bbee B.bbEE×Bbee C.bbEe×BBee D.bbee×Bbee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果蝇的X,Y染色体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对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 杂交组合一 P:刚毛(♀)×截毛(♂)→ 全部刚毛 杂交组合二 P:截毛(♀)×刚毛(♂)→ 刚毛(♀):截毛(♂)=1:1 杂交组合三 P:截毛(♀)×刚毛(♂)→ 截毛(♀):刚毛(♂)=1:1
A.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 B.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在减数分裂中也会发生交叉互换从而发生基因重组 C.通过杂交组合三,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D.通过杂交组合二,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萤火虫曾被视为七夕的浪漫礼物。如今却由于人们的大量采集与买卖而导致数量锐减,拯救萤火虫,刻不容缓。回答下列问题: 1.萤火虫的体色由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A+(红色)、A(黄色)、a(棕色)控制,且A+A+个体在胚胎期致死;只有基因B存在时,上述体色才能表现,否则表现为黑色。现有红色萤火虫(甲)与黑色萤火虫(乙)杂交,F1中红色:棕色=2: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F1中棕色个体交配产生F2中黑色个体的概率是。2.欲判断B、b基因是否位于2号染色体上,现利用F1萤火虫设计如下实验,请预测实验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 ? ①实验方案:取Fl中一只红色雄性萤火虫与F1中多只棕色雌性萤火虫进行交配,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②结果预测及结论:A.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则B、b基因不在2号染色体上。B.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则B、b基因在2号染色体上。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探究题※知识点:探究题※试题难度:中等 玉米紫冠(A)对非紫冠(a)、非糯(B)对糯(b)、非甜(D)对甜(d)有完全显性作用,3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3个纯种的玉米品系,即甲(aaBBDD)、乙(AAbbDD)和丙(AABBdd),某小组设计了获得aabbdd个体的杂交方案如下:第一年:种植品系甲与丙,让品系甲和丙杂交,获得F1的种子;第二年:种植F1和品系乙,让F1与品系乙杂交,获得F2的种子;第三年:种植F2,让F1自交,获得F3的种子;第四年:种植F3,植株长成后,选择表现型为非紫冠糯甜的个体,使其自交,保留种子。请回答下列问题。1.F1的基因型为,表现型为。 2.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表现型有种。 3.F3中aabbdd个体所占比例为。 4.为了验证基因B、b与D、d独立遗传,请在甲、乙、丙3个品系中选取材料,设计可行的杂交实验方案。第一步:取杂交,得F1;第二步:;第三步: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结果预测:,说明基因B、b与D、d独立遗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探究题※知识点:探究题※试题难度:困难 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受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B、b;D、d;R、r)控制。研究发现,当体细胞中r基因数多于R基因数时,R基因的表达会减弱而形成粉红花突变体。图甲表示基因控制花色色素合成的途径,图乙表示粉红花突变体①、粉红花突变体②、粉红花突变体③体细胞中基因与染色体的组成(其他基因数量与染色体均正常)。 1.图甲体现基因对性状控制的方式是,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2.突变体①②③的花色相同,这说明花色色素的合成量与体细胞内有关。3.基因型为bbDDr和bbDDR的突变体自交所形成的受精卵中都约有1/4不能发育,推测其最可能的原因是。4.假设图乙所示的染色体上不携带B与b、D与d基因,实验过程中不存在基因突变与交叉互换,各类型配子活力相同。现有该种植株的各种纯合子,欲确定bbDdRrr植株属于图乙中的哪种突变体,请利用题中已知信息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实验方案:,观察并统计子代表现型及比例;预测结果:Ⅰ若,则该突变体植株属于突变体①类型;Ⅱ.若,则该突变休植株属于突变体②类型。Ⅲ.若,则该突变体植株属于突变体③类型。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较难 某研究小组对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前后的某种雌雄异株植物 ( 性染色体为 XY 型 ) 进行研究,发现了一株性状与野生植株有明显差异的突变雄株。经检测,该突变植株的突变性状由某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 ( 相关基因用 A 、 a 表示 ) 。在事故发生前,这种突变类型的植株不存在。请回答: 1.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原因是:。2.A 与 a 的本质区别是 若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位置 ( 不考虑 X 、 Y 染色体的同源区 ) ,基本思路是选择 和 ( 填性状 ) 进行杂交, 然后统计子代中雌雄植株中的野生型性状和突变型性状的个体数量 ( 数量足够多 ) ,并计算 Q 和 P 的值 ( 如下表 ) :
野生型 突变型 突变型/(突变型﹢野生型) 雄株 M1 N1 Q 雌株 M2 N2 P
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若 Q 和 P 的值分别为 、 ,则突变基因位于 Y 染色体上。 ②若 Q 和 P 的值分别为 、 ,则突变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且为 性。 ③若 Q 和 P 的值分别为 、 ,则突变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且为 性。 ④若 Q 和 P 的值分别为 0.5 、 0.5 ,则突变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且为 性。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图为一对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其中红眼 (A) 对白眼 (a) 为显性,长翅 (D) 对残翅 (d) 为显性。如表为果蝇性染色体组成与其性别的关系,雌果蝇 (XXY) 产生的可育配子中性染色体有 条或 条。请分析图和 表回答 以下问题:

性染色 体组成 XY XX XXX XXY XO XYY YY 性别 雄性 雌性 超雌性 ( 死亡 ) 雌性 雄性 雄性 超雄性 ( 死亡 )
1.正常雄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包含条染色体。 2.若这一对雌雄果蝇交配,则F1中的白眼残翅果蝇的基因型是;表现为红眼长翅的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3.某一次的杂交实验中,产生了一只残翅白眼雌果蝇,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种:①环境因素改变了果蝇的表现型,遗传物质未变;②亲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③亲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不分离的现象。请设计简单的杂交实验,探究该白眼雌果蝇产生的原因。实验步骤:①选择果蝇与该雌果蝇进行杂交;②。结果预测:①若后代雌果蝇均表现为红眼,雄果蝇全表现为红眼或红眼︰白眼=1︰1,则为第一种原因:②若,则为第二种原因;③若,则为第三种原因,且可进一步推知,减数分裂异常发生于(填“父本”或“母本”)减数第次分裂过程中。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中等 果蝇的长翅 ( A ) 对残翅 ( a ) 显性 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 : 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 ℃, 将孵化后 4~7 d 的长翅果蝇幼虫放在 35~37 ℃ 的环境中处理 6~24 h 后 得到了一些残翅果蝇 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 1.翅的发育需要经过酶催化的反应,据此你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是。 2.这个实验说明影响表现型的因素是。 3.现有一只残翅果蝇,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案来确定它的基因型。 ①该实验方案:。 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a.若,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 b.若后代均表现为长翅,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 c.若后代有的表现为长翅,有的表现为残翅,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小麦的高秆 (A) 对矮秆 (a) 为显性 抗病 (B) 对感病 (b) 为显性 科学家利用辐射诱变技术处理普通小麦 ( 不抗旱 ), 获得 一 突变抗早植株 其自交后代 ( 记为 F
) 中出现了抗早和不抗旱的小麦。 1.经研究确认,抗旱与不抗旱是由一对等位基因D与d决定,上述突变抗早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现了抗旱和不抗旱的小麦,原因是。若利用植株快速获得抗早纯合子,育种的思路是: 。 2.某同学利用现有的三个小麦品种甲(AABBdd)、乙(AAbbDD)、丙(aaBBDD),证明A与a、B与b、D与d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是独立遗传的,请补全其实验设计思路。①甲与乙杂交得F1,自交后代出现高秆抗病抗旱︰高秆抗病不抗旱︰高秆感病抗旱︰高秆感病不抗早=9︰3︰3︰1,证明B与b、D与d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②甲与丙杂交得F1自交后代出现高秆抗病抗旱︰高秆抗病不抗旱︰矮秆抗病抗旱︰矮秆抗病不抗旱=9︰3︰3︰1,证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③得F1,自交后代出现高秆抗病抗早︰高感病抗旱︰矮抗病抗旱︰矮秆感病抗旱=9︰3︰3︰1,证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结论: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是独立遗传的。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