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人大附中高三年级生物统练三

[复制链接]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F2表现型
野生型株数
突变型株数
S1×野生型
野生型
171
56
S2×野生型
野生型
198
68

3.判断两个突变体的突变基因是否为等位基因的方法是。4.研究发现两种突变体的突变基因均为编码L蛋白的L基因,L基因的结构和突变情况如下图。(起始密码子:AUG;终止密码子:UGA,UAA,UAG)
、①上图显示突变体S2中L基因的变化是在第个外显子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因而造成蛋白质中一个苯丙氨酸变成半胱氨酸,使其失去功能。②突变体S1中L基因的变化是在内含子6的第1个碱基对,研究人员推测此变化导致内含子6没有被剪切,导致该基因的mRNA发生改变,进而出现斑点叶性状。为了验证上述推测,研究人员根据外显子6和外显子7的序列设计引物,以为模板进行PCR,电泳结果如下图,该结果(支持/不支持)上述推测。
已知正常L基因的内含子6序列为:“GTAGGTGAAACT..CAAG”,其中开头的GT是此端的剪切信号,请据此提出为什么“S1的L基因突变会导致表型改变”的合理假说。

※题型:实验题※知识点:实验题※试题难度:中等
油菜是我国贯要的油料作物
培育高产优质新品种意义重大。油菜的杂种一代会出现杂种优势
(
产量等性状优于双亲
),
但这种优势无法在自交后代中保持。杂种优势的利用可显著提高油菜籽的产量。
1.油菜具有两性花,去雄是杂交的关键步骤,但人工去雄耗时费力,在生产上不具备可操作性;我国学者发现了油菜雄性不育突变株(雄蕊异常,肉眼可辨),利用该突变株进行的杂交实验如下:
①由杂交一结果推测,育性正常与雄性不育性状受对等位基因控制。在杂交二中,雄性不育为性症状。②杂交一与杂交二的F1表现型不同的原因是育性性状由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3个基因(A1、A2、A3)决定。品系1、雄性不育株、品系3的基因型分别为A1A1、A2A2、A3A3。根据杂交一、二的结果,判断A1、A2、A3之命的显隐性关系是。2.利用上述基因间的关系,可大量制备兼具品系1、3优良性状的油菜杂交种子(YF1),供农业生产使用,主要过程如下:①经过图中虚线框内的杂交后,可将品系3的优良性状与性状整合在同一植株上,该植株所结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②将上述种子种成母本行,将基因型为的品系种成父本行,用于制备YF1。③为制备YF1,油菜刚开花时应拔除母本行中具有某一育性性状的植株。否则,得到的种子给农户种植后,会导致油菜籽减产,其原因是。3.上述辨别并拔除特定植株的操作只能在油菜刚开花时(散粉前)完成,供操作的时间短,还有因辨别失误而漏拔的可能。有人设想:“利用某一宵观的相对性状在油菜开花前推断植株的育性”,请用控制该性状的等位基因(E、e)及其与A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展示这一设想。

※题型:探究题※知识点:探究题※试题难度:中等
抗生素耐药性是现代医学面临的一大难题,关于其产生的原因人们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1.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大量培养无耐药性的大肠杆菌,先加入低剂量抗生素,然后抗生素剂量逐渐增大,最后可以得到具有较强抗生素耐药性的大肠杆菌,故而推测在此过程中抗生素还渐增大,最后可以得到具有较强抗生素耐药性的大肠杆菌,故而推测在此过程中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是的结果,抗生素起到了的作用。2.按照以上机制。病原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和发展应该更为缓慢,原因是。所以科学家进一步推测抗生素时药性的产生还存在其它机制。3.现在我们使用的抗生素大多来自于放线菌(一种与细菌细胞结构类似的原核生物),研究发现,当将无抗生素抗性的病原细菌与放线菌一起培养时,病原细菌获得抗药性的概率大大增加,推测此过程中病原细菌获得耐药性是的结果。4.病原细菌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的主要机理如下所示。据图可知,病原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途径有。
5.研究发现,由于抗生素的大量生产和滥用,导致人类肠道中病原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从进化的角度分析细菌耐药性增强的原因是。6.由于抗生素在医疗以及养殖业中的大量使用,导致环境中出现了大量抗性污染热点区,抗性基因可以通过多种直接或间接的传播途径最终进入水体和土城。请你提出一项对应抗生素耐药性蔓延的措施。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变异是指亲子代、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现象
B.生物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C.可遗传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D.所有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和育种提供材料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异同点不包括(   )
A.前者改变了基因序列,后者改变了染色体上的核苷酸序列
B.前者属于分子水平的改变,后者属于细胞水平的改变
C.两者的改变都可能导致人类遗传病的发生
D.两者都可由强烈的物理、化学因素诱导发生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下列变异中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
A.黄圆豌豆和绿皱豌豆杂交后代出现黄皱豌豆
B.野生红眼果蝇群体中出现一只白眼果蝇
C.自然状态下二倍体葡萄转变为四倍体葡萄
D.正常夫妇生育一个21三体综合征的患儿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下列属于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易位的区别是(   )
A.染色体易位不存在染色体片段之间的交换
B.染色体易位只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
C.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D.基因重组是可遗传变异的根本来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
玉米第6对染色体上存在与植株颜色有关的一对等位基因D(紫色)和d(绿色),将经X射线照射过的纯合紫株玉米的花粉授给正常绿株玉米,F1中出现个别绿苗。最可能的原因是紫株玉米发生了(   )
A.染色体数加倍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缺失                   D.染色体重复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除草剂敏感型的玉米经辐射获得了抗性突变体,敏感和抗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关于变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为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是显性基因
B.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该基因与敏感基因的碱基序列一定不同
C.若为染色体易位(移接)所致,则四分体时一定发生了交叉互换
D.若为一对碱基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常规遗传学育种中,不正确的操作过程是(   )
A.杂交育种需通过杂交、选择和纯合化等手段培养出新品种
B.诱变育种需用射线、激光诱变生物,然后选育新品种
C.单倍体育种必须用到植物组培的方法才能得到新品种
D.多倍体育种只能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才能获得多倍体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我国科学家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获得四倍体植株,发现四倍体植株上所结的西瓜少籽。再将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涂抹在四倍体植株花的雌蕊上,诱导子房发育得到完全无籽西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西瓜少籽可能是四倍体联会出现紊乱造成
B.完全无籽西瓜果肉细胞中只有2个染色体组
C.涂抹萘乙酸前后应设法避免雌蕊接受花粉
D.涂抹的萘乙酸促进了四倍体西瓜果实的发育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图为白色棉的培育过程。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的培育原理为基因突变
B.过程②的培育原理为染色体变异
C.过程③产生的子代可能出现三种表现型
D.过程④产生的子代出现白色棉的概率为1/4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图所示为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AaBb)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通常情况下,植株A的基因型是AaBb
B.秋水仙素抑制着丝点分裂,使植株B含四个染色体组
C.植株C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单倍体,基因型有4种可能
D.获得幼苗1和2的过程可体现出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全能性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B.地理隔离不能阻止种群间的甚因交流
C.新物种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D.杂合子自交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使其逃避天敌的能力下降,但这一特性对雌性孔雀具有吸引力,使大尾屏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并使该特性代代保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孔雀开屏是在向异性传递物理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B.蓝孔雀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C.对配偶的选择属于种群内部因素,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
D.雄性蓝孔雀大尾屏的有害或有利并不是绝对的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果蝇体色的黄色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显性基因控制野生颜色。在一个果蝇群体的样本中包括1021只野生颜色雄蝇、997只野生颜色雌蝇和3只黄色雄蝇。该群体的基因库中黄色基因的频率约为(   )
A.0.099%     B.0.148%     C.0.586%     D.以上都不对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科学家比较了人类与黑猩猩等近缘灵长类动物染色体的差异,确认人类第2号染色体是由古猿的两条染色体融合而来,其余染色体数相同。人与这些灵长类动物在第4、5、12和17染色体上的倒位变异也存在一些差异。据此作出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人类可能比黑猩猩等近缘灵长类少了一对染色体
B.人类与近缘灵长类染色体上存在不同排序的基因
C.古猿进化为人的过程与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密切相关
D.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是导致各种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B.它可以促进生物更好地适应环境
C.它可以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它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基因发生错误是否必然导致疾病的发生
?
国内研究人员发现
:
真核生物普遍存在一种“遗传补偿”投制,当基因发生无义突变时,会导致翻译异常,产生异常功能蛋白。此时
生命体会启动一套程序提高其家族基因的工作效率,以弥补基因功能丢失带来的损失。所谓家族基因,就是基因序列相似,编码功能相近蛋白质的基因。这一发现解释了长期以来人们在基因研究中的困惑,并可能为一些遗传疾病治疗打开更为便捷有效的思路。
近年来,许多实验室都发现了一种令人因惑的现象:
采用敲低和
基因敲除两种方法,产生的表型完全不一样。
基因敲低是
定向减少携带遗传信息的信使
R
NA
,以减少蛋白质的合成;
而基因敲除则是真正对
DNA
上特定的基因序列进行操作,让基因失去功能。
研究人员在斑马鱼身上找到一种编码
Capm3a
蛋白酶的基因,它对肝脏的大小调节起着关键作用。如果用
基因敲低的
方法减少
Capn3a
基因表达的
mRNA
,斑马鱼的肝脏就比正常斑马鱼小。而把这个基因

除,斑马鱼的肝脏发育反而是完全正常的。这类现象在人体也会发生。
事实上,我们的基因每天会遇到几乎一万次损伤威胁,有的来自于细胞分裂发生的错误以及正常细胞代谢产生的活性氧;也有来自于外在因素,比如:紫外及离子辐射,化学诱变剂等。当无义突变发生时,负责转录遗传信息的
mR
N
A
的编码也错了。不合格的
mRNA
产生一个提前终止密码子
(
无义突变
mRNA)
,将终止翻译过程。如果将此突变的
mRNA
继续翻译出来,细胞将会产生一个异常功能的蛋白,通常这样蛋白不仅没有功能,反而会产生副作用。后来研究发现,
A
基因编码的
A
蛋白能将一部分无义突变
mRNA
带去“认亲”,去提高其他家族基因的表达;
B
基因编码的
B
蛋白可以把无义突变
mRNA
带去降解。
在基因进化的长河中,生命需要有一套机制
来保证突变个体的正常发育。突变保留下来,生命才能进化,而不是

突变就死了,这是生命的包容机制。说不定,将来在某种恶劣的环境下,这种保留下来的基因突变会成为一个进化优势。
1.请定义一下无义突变。2.有时候人体的某些基因发生了改变,但还能够保持健康,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一种可能的解释。3.为了验证“遗传补偿机制”的分子机制,科学家针对Capn3a基因、NID1基因(Capn3a的家族基因)和A基因,构建了不同类型的突变体进行实验,请写出支持验证结论的实验组所用突变体类型和预期的实验结果。4.遗传补偿效应分子机制的发现,在治疗某些因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病上有何应用?5.写出2条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生物包容机制

※题型:读图填空题※知识点:读图填空题※试题难度:困难
杂交水稻的培育有多种方式。我国科研人员对杂交稻的无融合生殖(不经过境、接配子的细胞核融合而产生种子的一种无性繁殖过程)进行了研究。
1.杂交和在产量、抗病性等方面优于,但由于杂种后代会出现性状,因此需要每年制种用于生产。2.已有研究证明含有基因A的植株能导致雄配子染色体数目加倍:含有基因P的植株产生的健配子可直接发育成个体。雄配子的发育不受基因A、P的影响。人们用图1所示杂交方案,获得无融合生殖的个体。若Ⅱ自交,所结种子的胚含有个染色体组。若l自交,所结种子的胚的基因型为。
3.为人工获取无融合生殖植株,我国科研人员尝试利用CRISPR/Ca5基因编辑技术敲除杂种水稻的4个相关基因,实现了杂种植株的无融合生殖,具体操作如图2所示。
①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中使用的Cas核酸酶可以实现对DNA分子的定点切割,该酶切断的化学键是。a.氢键  b.肽键  c.磷酸二酯键  d.高能磷酸键②据图分析,科研人员基因编辑后的杂种植株产生了的雄配子和含有同源染色体的雌配子,导致融合后获得了的后代。4.可见,将无融合技术应用于作物育种,可以使杂交稻保持,但也会导致基因多样性,应对杂草入侵或病毒侵害的能力降低,因而也藏有生态隐患。5.有人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应当审慎地使用基因编辑技术。”请你谈谈基因编辑技术对生物育种带来的影响。

※题型:探究题※知识点:探究题※试题难度:中等
研究人员用
EMS
(甲基磺酸乙酯)处理某水稻品系筛选后得到两个斑点叶突变体
S


S

并对突变体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1.用EMS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基因的,得到的突变属于突变。2.用两种突变体进行杂交实验(如下表),根据可以判断两种突变体均是隐性突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