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的过程中有热能的释放 B.催化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的酶是有氧呼吸特有的 C.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和二氧化碳 D.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可以产生少量的ATP+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图为高等植物细胞内发生的部分物质转化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发生在生物膜上的过程有③、④ B.人体细胞中也可发生的过程有②、④ C.②过程形成的ATP可用于③过程 D.在光照充足等适宜条件下,①消耗的CO2 多于②产生的CO2 +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某生物兴趣小组将适量黑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白炽灯作为光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分别在10℃、20℃和30℃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单位时间内不同距离下黑藻产生的气泡数目,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B.A点和C点的限制因素分别为温度和光照强度 C.B点条件下黑藻能进行光合作用 D.若在缺镁的培养液中进行此实验,则B点向右移动+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人体红细胞的生成过程如图所示。幼红细胞早、中期有分裂能力,晚期脱去细胞核。血红蛋白自原红细胞开始合成,在网织红细胞中合成最旺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造血干细胞→红系祖细胞→原红细胞→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A.造血干细胞到成熟红细胞的分化是从原红细胞开始的 B.原红细胞分裂时没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 C.网织红细胞中不能进行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D.红系祖细胞与成熟红细胞所含相同,蛋白质不同+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β1,与耙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 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 C.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 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的过程。下图中A、B、C表示细胞自噬的三种方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细胞通过减少有害蛋白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延长细胞寿命②图中能体现膜结构具有流动性的有:自吞小泡与溶酶体融合、溶酶体吞噬颗粒物③若人工破坏溶酶体膜可阻断细胞自噬进程,受损的物质和细胞器会在细胞中积累④细胞自噬被维持在一定水平,能确保细胞内的稳态⑤细胞自噬贯穿于正常细胞生长、分化、衰老、死亡的全过程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⑤ D.③④⑤+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用3 H标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含秋水仙素但不含3 H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若秋水仙素对细胞连续发挥作用,则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点的正常分裂 B.通过对细胞中不含单体时的染色体计数,可推测复制的次数 C.细胞中第二次复制完成时,每条染色体的单体均带有3H标记 D.通过检测链上3 H标记出现的情况,可推测的复制方式+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有科学家认为:成体干细胞分裂时总是将含有相对古老的DNA链(永生化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其中一个子代细胞,使其成为成体干细胞,并将相对新的合成链染色体分配给另一个子代细胞,让其分化并逐渐衰老。下列相关推测不正确的是( ) A.衰老的细胞可被免疫系统发现并清除 B.成体干细胞分裂时DNA复制,染色体数目减半 C.成体干细胞仍保留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 D.根据该假说可推测生物体内的成体干细胞的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DNA熔解温度(Tm )是使双螺旋结构解开一半时所需要的温度,不同种类DNA的Tm 值不同,图表示DNA分子中G+C含量(G+C数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与Tm 的关系;图2表示某生物b基因正常转录过程中的局部图解。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DNA分子若Tm 相同,则G+C数量一定相同 B.据图1,DNA分子的Tm 值与G+C含量呈正相关 C.据图,若 >1,则b2为RNA链 D.转录时的模板是基因的一条链,原料是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图象,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乙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aBbCC,丙产生的细胞基因型为ABC和abc B.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但只有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C.甲细胞形成乙细胞和丙细胞的过程中产生的基因突变通常都能遗传到子代个体中 D.丙细胞产生子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乳腺上皮细胞在孕晚期数量增加,在停止哺乳后数量减少。当向体外培养乳腺组织的培养液中加入泌乳素时,乳腺组织合成的酪蛋白的量增加了20倍。测定乳腺组织中RNA的半衰期(半数RNA降解需要的时间),结果如下表。据此作出的推理不正确的是( ) RNA种类 RNA半衰期(h) 无泌乳素刺激 有泌乳素刺激 rRNA >790 >790 总mRNA 3.3 12.8 酪蛋白mRNA 1.1 28.5 A.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能力在人体生命活动的不同阶段有所差异 B.mRNA半衰期较短,有利于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的调控 C.泌乳素通过提高酪蛋白基因的转录效率来促进细胞合成更多酪蛋白 D.用标记的酪蛋白基因作为探针进行分子杂交可检测酪蛋白mRNA+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1979 年,人们发现了 p53 蛋白,认为它是 SV 病毒的癌蛋白。随后,人们又发现野生型的 p53 蛋白并非癌蛋白,而是抑癌蛋白,这种认知的反转是因为编码 P53 的 TP53 基因容易发生突变,真正致癌的是突变型 P53 P53 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p53 蛋白有很多与细胞凋亡或细胞周期调控过程有关的靶基因。 p53 蛋白的真正功能 是一种转录因子,在细胞处于应激状态时可被诱导表达, 通过与这些基因内部或上游的 p53 反应元件相结合,激活这些基因的转录,最终 使细胞停滞于 G1 期; 并与复制因子 A 相互作用,参与 DNA 的复制与修复;如果修复失败, P53 蛋白即启动程序性死亡(凋亡)过程诱导细胞自杀,阻止有癌变倾向的突变细胞的生成,从而防止细胞癌变。 细胞是怎样调节 P53 蛋白的活性,使其能够准确发挥抑癌作用的?要研究某蛋白活性最常用的方法是找到与该蛋白发生相互作用的其它蛋白,而在众多 p53 蛋白的“把关人”蛋白中最重要就是 MDM2 蛋白。 MDM2 蛋白能够与 p53 蛋白紧密结合,通过多种方式(如促使 P53 降解)抑制其生物学活性;而后来发现 MDM2 基因居然是受 p53 蛋白调控的靶基因,结果就是 p53 蛋白诱导 MDM2 蛋白表达,然后 MDM2 蛋白促进 p53 蛋白降解,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负反馈环路。得益于此环路,在非应激细胞中的 p53 蛋白的活性,一直维持在较低的基础水平;当细胞面临各种致 瘤刺激 信号时,某些物质(如抑癌因子 ARF )与 MDM2 蛋白相结合或者 MDM2 蛋白的含量减少,从而“解放”了 p53 蛋白,抑制作用减弱, p53 蛋白就会被活化,发挥抑癌作用。 肿瘤细胞中 P53 蛋白结构异常,所以目前利用 P53 治疗癌症的思路之一是基因疗法,即将正常的 P53 基因导入癌症患者体内,使其复制表达,杀灭肿瘤细胞;另一个思路是重建 P53 蛋白的活性,如开发出一种小分子物质,它可以与突变的 p53 蛋白发生相互作用,促使该突变蛋白改变构象,恢复正常功能,但是这类药物只可以用于携带有 p53 突变基因的患者。 1.结合文中内容,请说明突变的P53蛋白致癌的原因是什么?2.结合基因工程的操作技术,尝试说明怎样利用P53蛋白进行基因治疗?3.结合文中内容,说明没有发生P53基因突变的癌症病人,应该怎样治疗?+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略
※题型:读图填空题※知识点:读图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丙泊 酚 是用于全身麻醉的药物 体外实验表明丙泊 酚 会诱导神经元的凋亡。近年来 人们发现雌二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因此 雌二醇是否能有效缓解丙泊 酚 的神经毒性受到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 1.雌二醇是主要由(器官)分泌的一种雌激素,其化学本质为。 2.科研人员将体外培养的神经元分为三组:a组为对照组,b组用丙泊酚处理,c组用丙泊酚和雌二醇处理。①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比较三组神经元的,发现与a组比较,b组神经元胞体立体感消失、轮廓不清、轴突断裂,一些神经元已经死亡。与b组比较,c组则得到了明显改善。②PI是一种DNA染料,只有细胞坏死或处于凋亡晚期时,才能进入细胞,使DNA染色;AnnexinV则只与凋亡早期细胞结合。上述各组细胞用PI和AnnexinV进行相同的处理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三组神经元,结果如下图所示(每个点代表了1个细胞)。图中数据显示,b组中B4、B2象限代表的细胞明显较a组多,且c组较b组显著减少;同时,a组和c组中B3象限代表的细胞也明显较b组多。 3.研究表明,雌二醇有效缓解丙泊酚诱导的神经元凋亡的机制可能与某种信号通路中磷酸化的蛋白A(p-A)的含量有关。科研人员在体外培养神经元的实验中检测了不同处理时细胞内蛋白A和p-A的含量,得到下图所示结果。①在信号通路中,p-A由蛋白A接受高能化合物中的基团而火化,推测雌二醇和丙泊酚的作用与该活化过程相关。②实验结果表明。 4.请根据上述研究,提出一条缓解丙泊酚副作用的有效措施。+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略
※题型:读图填空题※知识点:读图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基因型为 A aBb 的某动物。图 是其两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 图象 ,图 是 培养液中不同碱基被其细胞利用的速率曲线,图 表示此动物细胞分裂时有关结构和物质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片段。 请据图 分析回答: 1.图1中①细胞所处时期基因的转录水平较低,原因是;此细胞即将在下一时期移向一极的基因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填序号)细胞中。2.在无突变情况下,图1中②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的基因组成是。3.图2中,借助细胞对的利用速率,推测点,细胞正大量合成RNA,其意义是; 时间段,细胞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若从培养液中取样,计算每一时期的细胞数与计数细胞的总数的比值,则可用于反映。细胞数目较多。4.图3曲线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过程,则n等于;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DNA数目变化的部分过程,则需将曲线纵坐标的“n”与“2n”改为与(写具体数值)。+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甲、乙是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种二倍体药用植物,甲含有效成分 A 乙含有 效成分 B 。某研究小组拟培育同时含有 A 和 B 的新型药用植物。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培育该新型药用植物,可取甲和乙的叶片,先用酶和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再用化学诱导剂诱导二者融合。形成的融合细胞进一步培养形成组织,然后经过形成完整的杂种植株。这种培养技术称为。 2.上述杂种植株属于多倍体,多倍体是指。假设甲和乙有性杂交的后代是不育的,而上述杂种植株是可育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3.这种杂种植株可通过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来大量繁殖。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 【答案解析】 (点击展开) - 【答案解析】 (点击折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 ,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