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2023中国大学科学贡献力排行榜

[复制链接]

清华科技成果领先,北大社科成果最多

科学技术是人类创造性劳动的产物,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智慧结晶,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 科学和人文科学,我国习惯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统称为哲学社会科学。由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所研究的对象、内容不同,成果的表现形态以及对社会 的作用也不相同。

科学贡献力体现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益,反映科研成果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效,以及科技成果对于国家民族的重大价值。为此中国 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特选取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最具影响力和最有代表性的国家级获奖成果和国际级高水平论文,包括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中国专利奖金奖和《nature》、《science》论文等 奖励,并将各类奖励成果一、二等奖用模糊数学法归一处理。

中国校友会网2023中国大学科学贡献力排行榜以2023年至2023年我国高校获得的国家重大科学奖励和国际高水平论文等为数据基础统计得出,是衡量高校科学贡献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反映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校科学研究水平的重大标志。

数据显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清华大学获得国家重大科技奖励成果总数高达98项,是我国科学技术研究水平最高、科学贡献最大的高校,遥遥领先 于其他高校。2023年至2023年获国家重大科技奖励成果最多的10大高校依次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上 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和吉林大学等。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作为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2023年设立,该奖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 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自2023年设立至今,共有16位科学家获此殊荣, 其中,有4人来自高校,他们是北京大学的王选、徐光宪和复旦大学的谷超豪和上海交通大学的王振义教授等。

2023年获重大科技奖励最多的十大高校

名次学校名称所在省市奖励数
1清华大学北京98
2北京大学北京61
3南京大学江苏35
4复旦大学上海28
5浙江大学浙江25
中国科技大学安徽25
7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3
8西安交通大学陕西19
中南大学湖南19
10吉林大学吉林17

北京大学获得国家重大社会科学奖励成果总数高达53项,高居全国高校首位,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水平最高、科学贡献最大、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 科学发展最为均衡的高校。2023年至2023年获国家重大社科奖励成果最多的10大高校依次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 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山大学等。

2023年获重大社科奖励最多的十大高校

名次学校名称所在省市奖励数
1北京大学北京53
2中国人民大学北京26
3复旦大学上海22
4武汉大学湖北20
5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9
6华东师范大学上海14
7四川大学四川10
8南开大学天津9
9厦门大学福建8
10华中师范大学湖北7
浙江大学浙江7
中山大学广东7

北大、清华科学贡献能力遥遥领先

数据显示,2023年至今,北京大学获国家或国际重大科学奖励成果最多,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合计有114项,雄居中国校友会网 2023中国大学科学贡献力排行榜榜首,清华大学共获106项奖励,位居第二,可以说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北大和清华仍然保持着是我国科学研究领域 科学贡献力最大、研究水平最高的霸主地位,国内其他高校几十年内无法与之相比。复旦大学有50项成果获奖,位列第三;南京大学有41项,名列第四;浙江大 学有32项,居第五;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各有26项,并列第六;中国科技大学有25项,居第九;吉林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各有23项,并列第 十。

位居中国校友会网2023中国大学科学贡献力排行榜前二十的其他高校依次是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华东师范大 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大学、厦门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获国家重大科技奖励和社会科学奖励成果数量均在15项以上。

京沪苏高校科学贡献能力最强

从中国校友会网2023中国大学科学贡献力排行榜上榜高校的地区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江苏等地区,三地区获得科学奖励和高水平 论文等数量占总数的51.57%,可以说是我国高校科学贡献能力最强的地区。其中,北京地区高校科学贡献能力最强,共有331项成果,高居全国各省市首 位,占总数的32.58%。上海居第二,有106项,占总数的10.43%。江苏列第三,有87项,占总数的8.56%;湖北居第四,有63项,占总数的 6.2%;浙江列第五,有48项,占总数的4.72%;陕西局第六,有45项,占总数的4.43%;四川居第七,有39项,占总数的3.84%;天津列第 8,有34项,占总数的3.35%;山东居第九,有31项,占总数的3.05%;广东和吉林各有29项,并列第十。

统计发现,我国各地区高校科学贡献能力分布失衡,地区差异较大。科学贡献能力较强的高校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湖北和浙江等经济和教育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相对而言,教育欠发达的贵州、海南、内蒙和河南等中西部地区高校科学贡献力较弱。

中国校友会网2023中国大学科学贡献力排行榜

名次学校名称所在省市科技奖励社科奖励合计
1北京大学北京6153114
2清华大学北京984106
3复旦大学上海282250
4南京大学江苏35641
5浙江大学浙江25732
6武汉大学湖北62026
四川大学四川161026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02626
9中国科技大学安徽25025
10吉林大学吉林17623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3023
12南开大学天津13922
13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1920
14西安交通大学陕西19019
中南大学湖南19019
16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1416
17华中科技大学湖北15015
山东大学山东10515
西北大学陕西12315
厦门大学福建7815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5015
22中山大学广东6713
23大连理工大学辽宁11011
24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10010
2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909
天津大学天津909
同济大学上海909
28东北大学辽宁808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718
30北京化工大学北京707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707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077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707
云南大学云南527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707
36南京工业大学江苏606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336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606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606
40北京邮电大学北京505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055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505
西南大学重庆235
浙江理工大学浙江505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505
46河海大学江苏404
湖南大学湖南404
兰州大学甘肃314
内蒙古大学内蒙古044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404
山西大学山西314
西北工业大学陕西404
西南交通大学四川404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044
55江南大学江苏303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303
南京理工大学江苏303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213
上海大学上海303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213
武汉科技学院湖北30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303
重庆工学院重庆303
64北京工业大学北京202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202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022
北京语言大学北京022
长沙理工大学湖南202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202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202
东南大学江苏202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202
福州大学福建202
河北大学河北022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202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202
辽宁大学辽宁022
青岛大学山东202
青岛科技大学山东202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202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202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022
汕头大学广东202
苏州大学江苏022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20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202
燕山大学河北202
浙江林学院浙江202
中国药科大学江苏202
中国政法大学北京022
重庆大学重庆202
92安徽大学安徽011
安徽理工大学安徽101
北京电影学院北京011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101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101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101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101
长安大学陕西101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101
大连海事大学辽宁101
电子科技大学四川101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101
东华大学上海10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011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011
广东工业大学广东101
贵阳医学院贵州101
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101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101
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101
海南大学海南101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101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101
河北科技大学河北101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101
河北师范大学河北101
河北医科大学河北101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101
河南科技大学河南101
河南科技学院河南101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10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101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101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011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101
吉林农业大学吉林101
济南大学山东101
江苏大学江苏101
92南方医科大学广东10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10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101
南京医科大学江苏101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011
陕西科技大学陕西101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01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101
上海戏剧学院上海011
深圳大学广东101
沈阳建筑大学辽宁101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10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011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101
太原科技大学山西101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011
温州医学院浙江101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101
西安石油大学陕西101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011
徐州师范大学江苏011
烟台大学山东011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101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101
郑州大学河南101
石家庄铁道学院河北10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011
中央戏剧学院北京011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101
重庆医科大学重庆101
重庆邮电大学重庆101

自2023年起,中国校友会网和《21世纪人才报》以衡量高校科学与人才贡献力为评价目标已连续9年开展中国大学评价研究工作。《2023中国 大学评价研究报告》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编制完成,具体由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厦门大学冯用军博士、桂林电子科技大 学王凌峰博士和中国校友会网刘明等共同执笔完成,本文来自中国校友会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