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学习将种子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初步理解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3.增强幼儿操作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的判断能力。 活动重点:理解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课件。 2.种子排队排列卡两张(一张画有三条一样长的线段,一张没有线)、记录单、笔。 3.海洋球和乒乓球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认识种子。(2分钟) (一)出示状元豆、黄豆、红豆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今天,熊博士带来了一些豆子,请大家看一看、说一说这些豆子叫什么名字?它们的大小,颜色有什么不一样? (二)鼓励幼儿自由观察,主动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小结:状元豆是多色的,最大;黄豆是黄色的,比较大;红豆是红色的,最小。 二、种子排队。 (一)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不同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8分钟) 1.出示操作图一,提出操作要求。 师:现在,熊博士要考考小朋友了.它给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10颗不同的豆子。请小朋友在每条线上摆上10颗相应的豆子(出示画有三个标记的图片)。排队的时候要从红星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种子站在线上。在操作时要保持安静,排完后放在桌上。听到音乐结束,马上回到坐位。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讨论交流:为什么都是10颗种子,排出的长度不一样呢? 4.小结:三种豆子中,红豆最小,排的队伍最短;状元豆最大,排的队伍最长;黄豆不大不小,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二)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不同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15分钟) 1.出示操作图二,提出操作要求。 (1)介绍操作图。 师:看看纸板上有什么?这三条线怎么样? (2)设疑:不同的种子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 (3)交代探索要求,幼儿操作。 师:请小朋友们在画有三个标记的图片的每条线上摆出相应的豆子,从红线的地方开始,一个接着一个摆,使三种豆子排成的队伍一样长。数一数:哪种豆子用的数量最多?哪种豆子用的数量最少?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在操作时要动脑筋、保持安静,把双面胶纸撕下时放在篮子里。听到音乐结束,马上回到坐位。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讨论交流:红豆、黄豆、蚕豆排成的队伍一样长吗?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呢?。 4.小结:排成一样长的队伍,豆子颗粒越小,排列时需要的数量越多。豆子颗粒越大,排列时需要的数量越少。 三、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理解。(3分钟) (一)师手拿海洋球、乒乓球,设疑: (1)用相同数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 (2)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谁用得多?为什么? (二)师幼共同验证。 四、游戏《走钢丝》。(2分钟) (一)介绍游戏名称及玩法。 师:熊博士要跟小朋友们玩一个游戏,名称叫走钢丝。钢丝很细,大家要从线起点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线,数数你用了几步? (二)师幼示范游戏一遍。 (三)幼儿两两进行走钢丝的游戏,来判断脚的大小。 活动延伸: 在美术区提供各种种子、胶水、画纸等,引导幼儿进行种子装饰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