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学会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根据图片、动作的提示,理解歌词并填词演唱。 3、体会恬静、优美的合唱效果给人带来的享受。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背景图 、音乐《摇篮》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场。 请小朋友随着音乐的弦律入场。 二、练声《农场里》 起立-(演唱要求)坐下--评价 三、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A,出示小娃娃:小娃娃玩累了。想睡觉,怎么办? B,怎样来哄小娃娃睡觉? C,你们听,老师是怎么样来哄娃娃睡觉的,嘘 .......?(老师深情的哄娃娃睡觉,示范歌曲一遍) 四、根据图片、动作,理解歌词A,歌曲哪些是摇篮?(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B,他们摇着哪些宝宝呢?(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C,还有谁呢? D,白云浪花风儿是在干什么?(引导幼儿分别做飘.翻,吹的动作) 五、完整地演唱歌曲。 A欣赏旋律一遍,感受旋律恬静、优美的意境。 B用动作。图片提示,尝试把歌词填入,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 C第三遍引导幼儿用连贯、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 (讨论: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都睡着了。不能把他们吵醒,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呢?) D第四遍合作演唱。两位幼儿结伴。用手搭成摇篮。深情地演唱歌曲。 六、分角色合唱衬词。 A、老师唱歌词,幼儿哼唱衬词。 B、男女分角色合唱2遍。 七、.尝试运用已有的经验仿编歌曲。 A、教师示范作一幅以蓝天与月亮为背景的画,引导幼儿仿编。 提问:"蓝天除了是星星的摇篮,还可以是谁的摇篮。 "大海又可以是谁的摇篮呢? 八、活动延伸: 还有哪些是摇篮,摇着谁呢?让我们一起来画一画,编一编,唱一唱好吗? 教学反思: 唱歌、跳舞,歌表演幼儿是非常喜欢的。对于欣赏美音乐,却一定需要老师的精心引导和欣赏意境的刻意布置,才能使幼儿真正学会感受到其中的含义。 在《摇篮曲》音乐欣赏活动中,要达到的活动目标有两个,一是尝试用语言和动作表现《摇篮曲》柔和、宁静的音乐特点,二是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浓浓爱意。 在活动过程中,我精心导入活动,创设睡觉意境,自然进入活动主题,以游戏方式让幼儿静息,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幼儿说说妈妈使宝宝快快入睡的方法,讲故事、唱歌等。 我一边歌唱《摇篮曲》,一边做哄宝宝入睡的动作,头和身体也随之轻微摆动。孩子们表现的都很好。好像真的睡着了。 然后师幼一起表演爸爸妈妈唱《摇篮曲》哄宝宝入睡。 然而,当我播放音乐时,却引起了不少孩子的惊呼声、欢笑声,哪里是哄宝宝睡觉啊!分明就是冲锋号吹响了一般。 原来,因为《摇篮曲》是美声唱法,声音音色饱满,底气十足,加上初始时音量涉嫌稍大,孩子们乍然一听,很震撼,后来,在我的再三示意下,把音量调得稍小一些,引导孩子们再次欣赏,才慢慢达到了目标。反复欣赏时效果就比较理想了。 感情的表达有时美声唱法是最丰富的。经过反复探索,把握好音量调的高低,老师的引导、意境的创设,幼儿还是能基本达到活动目标,这次美声唱法欣赏活动使我初步积累了有关方面的经验和感觉。我深刻的体会到,对于此类音乐的欣赏教学我还很缺乏专业水准和经验,尤其是教学活动中美声唱法方面的学习更应该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