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 活动一 瓶瓶罐罐秀一秀 目标: 1.尝试用挂历纸,毛线、颜料等辅助材料创造性地装饰瓶瓶罐罐。 2.在装饰活动中主动地发现美和感受美,体验创作的快乐。 3.增强珍惜物品,节约资源的意识。 准备: 活动前搜集并清洗瓶瓶罐罐,数量多于幼儿人数;装饰好的瓶罐若干;挂历纸、毛线、包装带.水彩颜料、剪刀等。 过程: 一、欣赏 教师出示装饰好的瓶罐。这是什么?猜猜是怎么做出来的? 评:通过欣赏范例,孩子们感受到瓶罐经装饰后的艺术美,同时发现了装饰瓶罐的基本方法,萌发自己动手制作的兴趣,为后面的环节作铺垫。 二、装饰 1.班里还有很多瓶瓶罐罐,你们想怎样打扮它们呢? 2.幼儿自由讨论,设想装饰瓶罐的方法。 3.教师介绍辅助材料并提出制作要求。 4.幼儿按自己的设想装饰瓶罐,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必要的支持。 评:教师既让孩子们大胆地设想如何装饰,也在材料的提供上暗示了多种装饰方法,如贴、画、绕等,同时给予孩子们技能上的指导,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展示 1.幼儿把自己装饰好的瓶罐放在展示台,相互介绍、欣赏,感受创作的快乐。 2.幼儿用装饰好的瓶罐布置活动室,体验废旧瓶罐的价值, 评:通过展示.布置,孩子们在产生审美情趣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废旧瓶罐的利用价值,在无形中增强了珍惜物品、热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二 瓶瓶罐罐会唱歌 目标: 1.探索用不同的瓶罐敲击出不同的声音的方法,体验节奏美。 2.结合已有经验,尝试为熟悉的形象配上合适的瓶罐打击乐.感受活动的乐趣。 准备: 幼儿每人3至4个不同质地、人小的瓶罐,一双筷子;事先熟悉音乐《大雨和小而》;录制好的瓶罐敲击声。 过程: 一、瓶瓶罐罐会唱歌 1.教师播放录制好的瓶罐敲击声。咦,哪来的声音?找找看,谁会这样唱歌? 2.我们也来试一试,让桌上的瓶瓶罐罐唱起来,大家仔细听,不同的瓶罐唱出来的声音一样吗?说说自己的发现 评:教师通过设置悬念谁会这样唱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同时教师适当提示不同的瓶罐唱出来的声音一样吗,让幼儿的自由探索有了明确的指向。 二、跟着音乐一起唱 1.教师播放歌曲《大雨和小雨》后提问:让我们的瓶瓶罐罐也来唱这首歌,你想让哪些瓶瓶罐罐来唱大雨的声音?哪些来唱小雨的声音? 2.幼儿分组讨论,并尝试探索敲击效果。 3.幼儿跟着歌曲,尝试敲击不同的瓶罐,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形象。 评:幼儿在了解不同的瓶罐会发出不同声音的基础上,结合节奏有明显区别的音乐《大雨和小雨》,尝试敲击不同瓶罐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体现了活动难度由浅入深,也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 延伸活动: 在音乐角投放瓶罐,让幼儿继续探索,体验用瓶罐演奏的乐趣。 评:延伸活动是为了满足孩子继续探索、演奏的需要,演奏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是否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体验,是否感受到瓶罐演奏的乐趣。 活动三 瓶瓶罐罐来运动 目标: 1.用瓶瓶罐罐布置运动场景,锻炼平衡、跳跃及躲闪等能力。 2.通过游戏增强环保意识。 准备: 经清洗的瓶罐若干(数量是幼儿人数的2倍),音乐。 过程: 一、做瓶罐操 今天我们要和瓶瓶罐罐一起来运动,请找两个你喜欢的瓶罐朋友听着音乐跳起来吧。 二、瓶罐运动 1.教师和幼儿合作将瓶罐放在场地上,布置成树林小桥小沟等活动情境。 评:让幼儿参与布置活动情境,既利于锻炼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也利于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 2.幼儿四散在活动场地,按自己的意愿尝试过树林(躲闪跑),走小桥(平衡),跨小沟(跳跃)。 3.请个别幼儿演示,然后提出要求:除了刚才的方法,还可以怎么布置树林小桥小沟?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通过树林小桥小沟呢? 4.幼儿分散探索,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思考不同的布置方法和运动方法。 评:教师让幼儿在尝试玩的基础上提出创造性的玩法,体现了活动的递进性,也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性。 5.教师让幼儿用自己想出来的运动方法过树林小桥小沟,将多余的瓶罐运到环保屋。 评:游戏瓶瓶罐罐运到环保屋不仅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也让幼儿在行动中增强了环保意识。 三、瓶罐按摩 幼儿听着舒缓的音乐,用瓶罐轻拍按摩自己的手臂、肩背及腿部。 评:瓶罐因轻巧光滑、抓握方便,成了用于身体放松活动的好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