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爱同伴的情感。 2、培养幼儿对歌曲的感受能力和表演力。 3、反复倾听歌曲,知道名称,了解内容。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激发幼儿爱同伴的情感,培养幼儿对歌曲的感受能力和表演能力。 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磁带《小娃娃跌倒了》 活动过程: 一、设置悬念,由“哭声”引出课题。 提问:“咦,听什么声音啊?那么是谁在哭呀?为什么要哭?”(让幼儿自由说) 二、欣赏情景表演,感受歌曲的旋律,了解歌曲的内容 1、老师问:“是谁在哭啊?”(小娃娃在哭)“小娃娃为什么哭呢?”(摔疼了,喊妈妈)“后来,谁来帮助小娃娃了”(小朋友帮助了他) 2、老师清唱歌曲,幼儿感受歌曲的旋律。 三、运用图谱说歌词,演唱歌曲并表演,给歌曲取名字 1、老师和幼儿看图谱说歌词 提问:路边有个小娃娃跌倒了,哇啦哇啦哭着喊妈妈,这时候谁来帮助小娃娃呀?(我)我是怎样帮助他的? 歌曲里的小朋友为什么帮助小娃娃呢?(因为小娃娃摔疼了,哭了------) 2、随音乐磁带看图谱演唱歌曲,鼓励幼儿小声跟唱。 3、师幼共同表演并演唱歌曲(跟磁带) 4、给歌曲取名字 幼儿讨论,老师小结,歌曲名称《小娃娃跌倒了》,幼儿重复。 四、幼儿自己说一说当小朋友遇到困难时该怎样做?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轻松、愉快、有趣。首先,选材非常好,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自由表达”和“创造性表达”,利用“哭声”设置悬念,然后根据歌曲内容自由表演,其次,这个活动设计层次非常清晰,时间安排合理,过渡非常自然,动静交替,教师教学技巧掌握得非常恰当。第三、教师早各个环节的设计非常用心。如:活动开始部分,设计悬念,由哭声引入主题,与社会活动相结合初步理解歌词意思,使活动有了悬念,激发幼儿去想、去思维,活动结束部分,一般教师的结束语比较格式化,而这个活动中,教师却用了“你们说一说当你遇到困难时,该怎么做?”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始终兴趣盎然,这与活动设计科学合理,用材恰当,真正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以及教师的教学技巧是分不开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