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了解牛奶、豆奶以及各种水果、点心的名称及营养,懂得它们对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2、引导幼儿学习评价记录自己的行为,培养初步的自我评价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激发幼儿做事的积极、主动性。 活动准备: 1、评价表一张; 2、设立一空间为加餐区。 活动过程: 1、和幼儿一起设计加餐情况自我评价表。 师:小朋友,你们现在已经升入大班了。自己的事情要主动地做好。现在老师就请大家来做小主人,来设计一张专门记录自己加餐情况的表好吗?(幼儿讨论) 达成共识: 加餐最好的应该是按时吃完不掉渣渣,不挑食,收拾餐具好用☆表示; 加餐一般的是需要别人提醒,不主动的,掉渣渣用△表示; 加餐最差的就是挑食,不按时吃完的不收拾餐具用○表示; 自己的名字自己写,每天还要写上日期,画上加餐时的食品,用的笔的颜色自选。加餐情况自评表 2、张贴表格: (1)启发幼儿讨论表格应放在哪 师:怎样才能使全班小朋友都能看到大家的评价表?(幼儿讨论)达成共识:将每位幼儿的评价表都贴在一面墙上,大家便可随时观看。 (2)指导幼儿将自己表格贴平整。 3、引导幼儿评价记录自己的加餐情况。 (1)分发加餐:教师协助值日把加餐放在加餐区中(加餐区中只能同时容纳8个孩子) (2)值日生通知正在角区活动的幼儿开始加餐了。 (3)孩子们陆续盥洗后加餐。 (4)自己评价记录加餐情况,教师细心观察幼儿记录是否和表现一致,指导幼儿正确评价记录。 4、讲评: 全部加餐完毕后组织幼儿观看评价表。讨论谁记录得最真实。教师重新把☆、△、○的不同含义强调一遍。鼓励幼儿要按规则实事求是地记录。 5、延伸活动: 每周进行一次总评,看谁得的☆多。教师奖励给孩子一个红五星粘贴进行鼓励。 活动评析: 《纲要》中明确提出大班孩子要学会评价自己和同伴的行为。教师抓住了一日生活中加餐这个环节,从细小处入手,挖掘其内在的教育价值。从表格的设计到记录完全把孩子当作活动的主人,所以需要每个幼儿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记录评判行为的同时,将教育提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但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用心地观察每一位孩子。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优学幼儿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