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设计背景 过完中秋节来到学校,孩子们在班级兴高采烈的讨论中秋节去哪玩了,吃了什么味的月饼了,奶奶讲嫦娥的故事了等,他们对中秋节有着很浓厚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叫团圆节,并简单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2、情感目标:体验节日的快乐与同伴交流、合作和分享的快乐,感受中国的文化习俗。 3、技能目标:能自信的在同伴面前大胆的讲述和表现。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对中秋节的来历的理解和引导幼儿大胆的讲述和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有关月亮变化图、过中秋节热闹快乐场景的短片以及每个家庭准备带来一块月饼 活动过程 1、 猜谜:“小时两只角,长大没有角,到了二十多,有生两只角。”请你猜猜这是什么? 2、 出示月亮变化图:先让孩子们仔细观察,然后结合观察讲讲月亮的变化。(小组合作) 3、 教师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古时人们将一年分四个季节,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个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叫中秋节,这天晚上月亮最圆最亮,人们团圆欢聚在一起吃果实赏月,所以这天也叫“团圆节”。 4、 鼓励小朋友大胆走上讲台讲讲他们已经知道的有关中秋节的美丽的故事和传说,然后老师再做补充。 5、 请小朋友讲讲在家是怎样过中秋节的,然后让幼儿看过中秋节热闹快乐场景的短片,体会中秋节的快乐和中国的文化习俗。 6、 小朋友爱吃月饼,请小朋友介绍带过来的月饼,并和大家一起品尝,一起分享。教师做小结。 7、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用橡皮泥做自己最喜欢的月饼或用彩笔画出自己最爱的月饼 教学反思 1、在课堂中会脱离备课的预设问题,出现一些新问题,觉得孩子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在课堂中老师一定要正确的引导新生问题,不用压制孩子们的想象力。 2、对孩子们的心里发展特点和年龄特点还没有完全了解,孩子们对月亮变化图理解的不够透彻。老师应该合理引导再简化成卡通版的更好。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多了解孩子,多了解他们的年龄和心理变化特点,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恰当的设计合理的问题,正确的引导孩子,让他们快乐健康发展。 |